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棕地治理法律制度研究
【6h】

中国棕地治理法律制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 言

2 棕地治理法律制度概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2 棕地治理法律制度的特征

2.3 棕地治理法律制度的功能

3 棕地治理法律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3.1 棕地法律制度的域外研究

3.2 国内棕地治理法律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4 我国棕地治理法律制度的困境检视

4.1 缺乏上位法支持

4.2 先行立法有待完善

4.3 棕地评估制度缺失

4.4 我国土地一级开发环评缺失

4.5 我国环评制度的内在逻辑缺陷

4.6 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缺陷

4.7 棕地治理的“潜在责任人”以及责任分担规定尚不明确

4.8 棕地治理中的政府环境责任欠缺

4.9 棕地治理中法律制度未涉及公众参与机制

5 棕地治理法律制度的设计和重构

5.1 棕地评估制度

5.2 强化补办环评的惩罚性法律责任

5.3 环评制度导入两罚制

5.4 严格问责机制——项目审批部门的责任追究

5.5 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PRTR)制度

5.6 完善我国棕地环境责任追究

5.7 完善棕地治理公众参与制度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进程使城市得以迅猛发展。工业化使城市逐步走向繁荣的同时,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隐患。人们总喜欢依据自己的喜好不停地改造着城市的结构和容貌,以期城市能更加适合人们的发展选择。人类的这种改造活动伴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而愈演愈烈。随着城市的范围不断地扩展以及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一度是城市发展的“经济引擎”的重工业区纷纷撤离城市,徒留满目疮痍的大片不毛之地。而这种“不毛之地”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棕地。
  棕地是曾经的工业或商业遗留的土地,它往往隐藏着巨大的污染隐患,而如果不经无害化治理便对棕地进行再开发,那么它必将是贻害无穷的。棕地的风险性不仅仅是再开发过程中的商业风险,更是一种环境安全风险,对生活或工作在其上的公众健康构成巨大隐患。这些年,经媒体报道出来的北京宋家庄地铁站棕地伤人事故,以及武汉东方明珠小区经适房等案件,无一不向我们表明,治理棕地势在必行。棕地的治理是一个涉及面很广非常复杂的活动,它不仅需要科技特别是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成熟,更需要有效合理的制度保障。
  本文研究是的棕地治理的法律制度,棕地治理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的保障。本文从棕地概念及棕地现状出发,讨论棕地治理法律制度,对比国内外棕地治理法律制度的立法及实践经验,进而提出设计和重构我国棕地治理法律制度的对策。
  第一章,棕地治理法律制度概述。从棕地、棕地治理和棕地治理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着手,展开对棕地治理法律制度的本质特征以及功能的论述,结合目前我国涉及棕地治理的相关研究的发展,对棕地治理法律制度构建的现状有一个大体的定位,为下面的棕地治理制度的讨论打下基础。
  第二章,棕地治理法律制度的立法与实践。本章主要介绍分析国外棕地治理的一些立法实践和国内北京和重庆两地对棕地治理的先行实践,并试图借鉴其有用的经验。
  第三章,棕地治理法律制度的困境检视。本章主要是针对我国棕地治理法律制度构建的现状进行评析,指出目前我国棕地治理法律制度所面临的一些制度困境。这些制度困境不仅包含着棕地治理法律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也涉及到其他环保类法律制度的内在逻辑缺陷,而这些都是棕地治理法律制度良善发展的阻碍。
  第四章,棕地治理法律制度的设计和重构。结合我国棕地治理法律制度发展的现状及困境检视,结合国内外棕地治理法律制度的立法实践,提出棕地治理法律制度的设计和重构。
  棕地治理已经成为当今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大多数棕地被规划用于居住或商业用途,公众的环境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应对挑战,我们要以人为本,加快棕地治理的相关立法,消除制约棕地治理法律制度良善发展的制度性羁绊,为我国棕地治理活动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