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州地区儿童十二指肠粘膜双糖酶活性检测
【6h】

广州地区儿童十二指肠粘膜双糖酶活性检测

代理获取

目录

前 言

材料和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 述小肠粘膜双糖酶活性的研究进展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探讨儿童十二指肠粘膜绒毛形态与双糖酶活性的关系2.探讨儿童不同性别十二指肠粘膜双糖酶活性的差异3.探讨儿童不同年龄十二指肠粘膜双糖酶活性的差异4.探讨广州地区儿童十二指肠粘膜的双糖酶活性水平。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因消化道症状 (如反复腹痛、恶心、呕吐、反酸、暖气、腹泻、便血等)行胃镜检查的患儿。根据饮食特点的变化,将患儿按照年龄分为0~1岁组、~3岁组、~6岁组,~14岁组。 2.取材 取十二指肠远端粘膜2块,0 块用于检测乳糖酶、蔗糖酶、异麦芽糖酶、麦芽糖酶活性;1块行绒毛组织学检查。 3.双糖酶活性的测定1) 将粘膜标本制成10mg/ml的匀浆液。 2) 以乳糖、蔗糖、帕拉金糖、麦芽糖为底物,用改良Dahlqvist法检测双糖酶活性。 3) 蛋白浓度测定参照试剂盒说明书。 4.病理结果的记录HE染色观察十二指肠远端粘膜绒毛的形态。根据MarSh分类法将绒毛形态分为四级:绒毛正常、绒毛轻度萎缩、绒毛中度萎缩、绒毛全部萎缩。 5.结果用SPSS11.5分析1) 做乳糖酶、蔗糖酶、异麦芽糖酶、麦芽糖酶活性值的对数转换使四组变量值呈正态分布。 2) 计量资料数据以s±s表示,两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均数比较采用ANO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再用q检验行均数两两比较。年龄和双糖酶的关系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一般资料患儿标本315例。男177例,女138例,男∶女=1.3∶1;年龄2个月~14岁,平均年龄7岁,其中0~1岁组4例,~3岁组23例,~6岁组68例,~14岁组220例。 2.病理结果315例标本中237例绒毛正常,60例绒毛轻度萎缩,18例绒毛中度萎缩,无绒毛完全萎缩病例。 3.绒毛形态与双糖酶活性的关系237例绒毛正常(男女比例1.3∶1,平均年龄7岁),60例绒毛轻度萎缩(男女比例1.3∶1,平均年龄8岁),18例绒毛中度萎缩(男女比例1.3∶1,平均年龄6岁)绒毛正常组乳糖酶、蔗糖酶、异麦芽糖酶、麦芽糖酶活性值分别为(x±s,U/g蛋白):19.96±2.36、68.68±2.16、15.17±2.26、276.69±2.37;绒毛轻度萎缩组乳糖酶、蔗糖酶、异麦芽糖酶、麦芽糖酶活性值分别为(x±s,U/g蛋白):7.42±2.01、29.82±2.36、9.38±2.10、114.13±3.56;绒毛中度萎缩组乳糖酶、蔗糖酶、异麦芽糖酶、麦芽糖酶活性值分别为(x±s,U/g蛋白):4.59±1.62、21.01±1.81、6.52±1.98、70.22±1.99。 与绒毛正常组比较,绒毛轻度萎缩组四种双糖酶活性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糖酶:q=12.3,P<0.01;蔗糖酶:q=9.8,P<0.01;异麦芽糖酶:q=6.7,P<0.01;麦芽糖酶:q=9.7,P<0.01)。 与绒毛正常组比较,绒毛中度萎缩组四种双糖酶活性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糖酶:q=7.0,P<0.01;蔗糖酶:q=5.4,P<0.01;异麦芽糖酶:g=4.3,P<0.01;麦芽糖酶:q=5.3,P<0.01)。 绒毛轻度萎缩组与绒毛中度萎缩组比较,四种双糖酶活性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乳糖酶:q=2.2,P>0.05;蔗糖酶:q=2.0,P>0.05:异麦芽糖酶:q=1.6,P>0.05;麦芽糖酶:q=2.0,P>0.05)。 4. 双糖酶活性与性别的关系237例绒毛正常标本中,男133例(平均年龄7岁),女104例(平均年龄6岁)。 男性组乳糖酶、蔗糖酶、异麦芽糖酶、麦芽糖酶活性值分别为(x±s,U/g蛋白):18.69±2.53、69.45±2.23、15.15±2.25、267.36±2.48:女性组乳糖酶、蔗糖酶、异麦芽糖酶、麦芽糖酶活性值分别为(x±s,U/g蛋白):21.74±2.12、67.67±2.08、15.18±2.38、289.20±2.24。男性组与女性组四种双糖酶活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糖酶:f=1.343,P>0.05;蔗糖酶:t=0.257,P>0.05;异麦芽糖酶:t=0.013,P>0.05:麦芽糖酶:t=0.683,P>0.05)。 5. 双糖酶活性与年龄的关系237例绒毛正常标本中,~3岁组20例,~6岁组58例,~14岁组155例。 ~3岁组乳糖酶、蔗糖酶、异麦芽糖酶、麦芽糖酶活性值分别为(x±s,U/g蛋白):30.75±2.04、59.28±2.28、10.33±1.95、259.30±2.08:~6岁组乳糖酶、蔗糖酶、异麦芽糖酶、麦芽糖酶活性值分别为(x±s,U/g蛋白):23.76±2.47、69.25±2.40、15.41±3.24、278.48±2.32;~14岁组乳糖酶、蔗糖酶、异麦芽糖酶、麦芽糖酶活性值分别为(x±s,U/g蛋白):17.16±2.25、68.63±2.04、14.65±1.95、272.96±2.40。 ~3岁组与~6岁组乳糖酶活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2,P>0.05),与~3岁组比较,~14岁组乳糖酶活性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9,P<0.01),与~6岁组比较,~14岁组乳糖酶活性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5,P<0.05)。 ~3岁、~6岁、~14岁三组比较,蔗糖酶、异麦芽糖酶、麦芽糖酶活性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蔗糖酶:F=0.3,P>0.05:异麦芽糖酶:F=1.4,P>0.05;麦芽糖酶:F=0.1,P>0.05)。 6. 广州地区儿童十二指肠粘膜的双糖酶活性水平1~6岁乳糖酶活性值几何均数、95%可信区间、中位数及最小值分别为(U/g蛋白):25.38、20.89-30.84、25.06、4.51;~14岁乳糖酶活性值几何均数、95%可信区间、中位数及最小值分别为(U/g蛋白):17.16、15.09-19.52、15.93、3.40;1~14岁蔗糖酶活性值几何均数、95%可信区间、中位数及最小值分别为(L/g蛋白):68.68、62.22-75.81、67.40、14.72;1~14岁异麦芽糖酶活性值几何均数、95%可信区间、中位数及最小值分别为(U/g蛋白):15.17、13.38-17.19、14.86、2.97;1~14岁麦芽糖酶活性值几何均数、95%可信区间、中位数及最小值分别为(L/g蛋白):276.69、247.34-309.53、249.23、49.12。 与美国白人儿童(23.2±2.34)及芬兰白人儿童(25.1±1.74)相比,广州地区1~6岁儿童十二指肠粘膜乳糖酶活性水平(25.4±2.3)与其相近,~14岁儿童乳糖酶活性水平(17.1±2.2)降低。 广州地区l~14岁儿童十二指肠粘膜蔗糖酶活性水平(67.9±2.1)高于美国白人儿童(51.0±1.6)、芬兰白人儿童(49.8±1.5)。 广州地区1~14岁儿童十二指肠粘膜异麦芽糖酶活性水平(14.8±2.3)高于美国白人儿童(12.7±1.6)。 广州地区1~14岁儿童十二指肠粘膜麦芽糖酶活性水平(273.1±2.3)高于美国白人儿童(167.6±1.5)、芬兰白人儿童(216.0±1.7)。 结论: 1.十二指肠粘膜绒毛形态对乳糖酶、蔗糖酶、异麦芽糖酶、麦芽糖酶活性有影响,绒毛萎缩可以导致四种双糖酶活性降低。 2.双糖酶活性不受性别的影响,男女间双糖酶活性无差异。 3.广州地区1~3岁、~6岁儿童乳糖酶活性没有差异,6~14岁儿童乳糖酶活性低于6岁以前儿童。蔗糖酶、异麦芽糖酶、麦芽糖酶活性不受年龄的影响。 4.初步探讨了广州地区儿童十二指肠粘膜的双糖酶活性水平,其中广州地区1~6岁儿童与美国白人儿童、芬兰白人儿童十二指肠粘膜乳糖酶活性水平相近,~14岁儿童乳糖酶活性降低;广州地区儿童十二指肠粘膜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高于美国白人儿童及芬兰白人儿童,广州地区儿童十二指肠粘膜异麦芽糖酶活性水平高于美国白人儿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