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造主体演变对当代农宅技术变迁的推动作用——基于川渝农村地区案例的分析
【6h】

建造主体演变对当代农宅技术变迁的推动作用——基于川渝农村地区案例的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农村建设热潮接连迭起。建筑学界内,面对我国目前如雨后春笋般接连破土动工“新农村居民点”和“新农村综合体”项目,主要的讨论与研究内容更多地指向物质空间的实践,而对于建造过程中的建造主体对建造的推动作用缺乏进一步思考。这使得在建造主体发生异化的今天,反思如何使建筑师对农宅建造的介入更加合理且具推广性成为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首先对当代农宅建设现状进行概括性的阐述,然后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在基于对已有研究的批判和吸收,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及范畴,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我国农宅建设活动中建造主体的发展转变历程。本章从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了这个历程,一是从时间进程的角度概述了建造主体的发展演变概况;二是在个体建造和集体建造两种不同的建造组织方式的主线下,分别阐述并分析了不同时期的建造主体状况及变化,以及之间的区别与不同,并从两种建造模式衍生出第三种模式----共同建造及其主体。对不同时代与组织方式的建造中的建造环节、影响因素、建筑主体构成进行了梳理。
  第三章为实地调研重点案例的分析,本章首先针对三个当代农村建设实例的调研进行了建造过程及组织运作方式解析,着重分析建造主体的差异性与共性,以及其带来的作用机制。然后针对对调研对象村落的整体布局、单体功能平面及建造技术特征的演变过程,对调研成果进行随时间进程的纵向分析和不同村落间的横向分析,得到其建造技术表征的演变规律,以及其所应用的建造技术变迁情况。最后总结出建造主体与技术变迁的内在联系。
  第四章在上文的基础上,分别从技术因素与组织因素的角度分析并总结建造技术特征演变的动因,这其中重点分析了当代建造主体作用机制的历史特点与差异性,并解析其作用环节与原理。随后,从设计介入的各个环节入手,对规划与建筑的设计原则给出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