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及选择研究
【6h】

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及选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3 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道路发展方向分析

3.1 我国城镇化道路发展现状

3.2 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道路发展现状

3.3 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道路发展方向

4 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

4.1 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分类

4.2 发展模式理论框架的进一步完善

4.3 发展模式理论框架汇总表

5 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选择模型构建与案例分析

5.1 模型构建

5.2 案例验证

6 结 语

6.1 主要结论

6.2 后续研究的扩展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调查问卷(2份)

B. 访谈提纲

展开▼

摘要

十八大后,国务院领导层明确提出:中国未来最大发展潜力在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城镇化发展史上,工业城镇化是最传统和应用最广泛的发展路径,而在20世纪后期,旅游城镇化现象开始凸显,逐步也演变成城镇化的一种发展路径。西部欠发达地区较全国来说,城镇化进程中存在诸多阻碍与困难,底子薄而发展缓慢,极大的影响了全国城镇化的整体进程。选择合适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乃至我国的整体城镇化进程都至关重要,也关系着我国拉动增长、扩大内需、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实现。
  通过数据分析对我国及西部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其发展中存在的阻碍和困难,发现传统工业城镇化较难推进,而从解决存在的城镇化问题,打破原有城镇化发展壁垒、优势的宏观发展条件和我国已有许多成功实践案例三个方面分析得出旅游城镇化相较于工业城镇化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道路更为合适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以聚类描述特征剖析定义适用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城镇化的三种发展模式:资源禀赋型、产业延伸型、资源新造型,延展发展模式的理论框架内容,对每种模式进行开发主体、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三大方面的理论框架的完善。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德尔菲法建立要素指标评价体系,进行雷达图模拟,描摹各模式初始需求要素的二维图形,并选取四川九寨沟县、重庆綦江永新镇、深圳盐田区东部华侨城三个典型案例进行案例研究,分析阐述其城镇化要素特征和城镇化发展模式,建立指标体系,进行雷达图模拟,与理论模型图形进行匹配测试,验证模式选择理论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示匹配度均较高,选择评价体系是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所以旅游城镇化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可尝试的一条城镇化发展道路,并具体有资源禀赋、产业延伸、资源新造三种适用的发展模式,并可根据区域对自身初始发展条件进行评估后,与各发展模式的理论图形进行匹配选择较为科学的发展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