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重庆都市区美丽乡村发展与规划模式研究
【6h】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重庆都市区美丽乡村发展与规划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导 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研论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1.4研究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研究、实践经验与建设标准

2.1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2国内外乡村转型建设经验

2.3相关建设标准分析

2.4本章小结

3 重庆都市区城乡发展的表征与分析1

3.1重庆市基本概况

3.2重庆都市区概况

3.3重庆都市区城乡关系的分析

3.4 本章小节

4 重庆都市区美丽乡村试点村庄的调查分析

4.1调查对象与问题

4.2重庆都市区美丽乡村试点村庄概况

4.3基于踏勘观察的试点村庄调查分析

4.4基于访谈和资料收集的试点村庄调查分析

4.5基于问卷的试点村庄调查分析

4.6本章小结

5 重庆都市区美丽乡村发展与规划模式研究

5.1重庆都市区美丽乡村发展与规划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5.2重庆都市区美丽乡村发展与规划要素

5.3美丽乡村的实现路径

5.4 本章小结

6 结 语

6.1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特色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重庆都市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庄居民调查问卷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主要工程实践项目

展开▼

摘要

为应对城镇发展领域出现的“新常态”和社会经济转型的要求,近年来中央重点推行“新型城镇化”政策;延续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美丽乡村”成为支撑农村、农业、农民转型升级的重要寄托。站在重庆的视角来看,都市区城乡一体化迅速推进,城乡关系具有地域性和时代特征;美丽乡村仍在创建起步阶段,理论与实践相对薄弱,但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需要探索自己的发展与规划模式。
  本文分析国际国内资源环境、城乡发展、美丽乡村政策等相关背景,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理论研究、实践经验,梳理了中国国家层面与重庆市层面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阐述了重庆市、重庆都市区和重庆都市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的基本概况,通过横纵对比研究了重庆都市区的城乡关系,发现其“三个一致与三个矛盾”的特点,和有关城镇化质量、城乡空间、城乡社会、城乡经济、居民收入、制度效用的六方面问题。以重庆都市区的虎峰山村、集体村、印盒村、胜天湖村四个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庄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田野调查等方式总结出重庆都市区美丽乡村的优势与困境。在一系列研究之上,择取了重庆都市区美丽乡村创建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分析提炼了发展与规划的要素。以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始终,从经济产业、行政社会、文化生活、生态与风貌等发展角度,宏观、中观、微观等空间层次出发,提出包括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为媒,促进产业竞合;多方参与治理,激发主体活力;塑造社会文化,重建公共生活;整合相关规划,落实保护控制)和空间规划模式(乡村邻里空间发展模式,均质空间串联模式,生态弹性空间模式,延续TOD空间发展模式,空间文脉生长模式,传统聚落母题模式)的美丽乡村实现路径。最后从城乡平衡的角度展望了乡土主义的现代美丽乡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