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动态监测血管阻断剂治疗效果的动物实验研究
【6h】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动态监测血管阻断剂治疗效果的动物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一、 实验资料

二 方法

结果

1 肝脏VX2肿瘤MRI特点

2 b值的选择

3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个时间点肿瘤体积动态变化

4 各个时间点实验组和对照组肿瘤平均ADC值的动态变化

5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个时间点肿瘤病理动态变化

讨论

1.抗肿瘤血管系统药物的重要性

2. 血管阻断剂的简介

3. DWI检查应用于评价抗肿瘤血管药物作用效果

4. 种植性兔VX2肝癌模型

5. 种植性兔VX2肝癌经M410作用后DWI、ADC及病理变化规律的分析

6. 实验不足及展望

结论

1. DWI可以反应兔VX2肝癌经M410处理后不同时间点分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2.在进行兔肝脏VX2移植瘤的DWI成像时,选择b值为700 s/mm2重建ADC图较合适。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兔VX2肝癌经静脉注射新型血管阻断剂(vascular disrupting agent,VDA)M410后DWI成像特征,并与病理学表现进行动态比较。
  方法:成功构建28只兔VX2种植性肝癌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等分成实验组(n=14)和对照组(n=14),实验组经兔耳缘静脉给予新型VDA-M410(25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均每3天处理一次。两组于给药前baseline、4hour(4h)、day1(d1)、day4(d4)、day7(d7)及day14(d14)行MR常规及DWI检查,b值分别设为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和900s/mm2。扫描结束后,于T2WI图像上计算出各个时间点肿瘤体积,选择最优b值,以该最优b值在工作站上重建出相应ADC图,测量其ADC值。每个时间点扫描结束后两组均随机处死两只实验兔取肿瘤组织送病理检查,行H&E染色及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DWI图像与病理结果对比,观察肿瘤细胞及肿瘤血管增殖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对肿瘤体积、肿瘤与肝脏的CNR、肿瘤ADC值等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P值<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综合考虑T2透射效应、不同b值条件下DWI序列中肿瘤的ADC值及DWI图像上肿瘤与正常肝脏间对比噪声比(CNR),选取最优b值为700s/mm2。经M410处理后,实验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增长缓慢,baseline时间点至d1,两组体积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d4、d7、d14实验组平均体积(单位:mm3)分别为2063.13±1541.41、3325.50±2328.41、7518.75±3045.68,对照组平均体积分别为3350.50±1321.54、7424.67±3177.35、22000.52±2653.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6、0.025、0.021)。实验组经新型血管阻断剂M410处理后肿瘤平均ADC值从baseline到4h轻度下降,4h到d1迅速下降,d1到d4迅速升高,d4到d14缓慢升高,对照组baseline到d4缓慢下降,d4到d14迅速升高。两组各个时间点肿瘤平均ADC值比较发现,d1实验组低于对照组,d4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2、0.012),baseline时间点两组平均ADC值相近,4h实验组低于对照组,d14对照组高于实验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59、0.467、0.097)。镜下实验组baseline到d1肿瘤细胞肿胀,d1到d4肿瘤细胞减少,细胞间隙增大,d4到d14病灶周边肿瘤细胞及肿瘤血管增多,肿瘤组织内部坏死范围扩大,肿瘤血管baseline到d4先减少,d4到d14逐渐增多。对照组随时间变化肿瘤细胞及肿瘤血管均不同程度增多。
  结论:DWI可以反映兔VX2肝癌经VDA处理后不同时间点肿瘤分子水平的动态变化,通过测量ADC值可以早期监测抗肿瘤药M410作用后的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