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转刑——小纠纷如何转为大案件
【6h】

民转刑——小纠纷如何转为大案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导 论

一、“民转刑”概述

(一)“民转刑”的概念

(二)“民转刑”的特征

(三)“民转刑”的种类

二、“民转刑”的动力学分析

(一)“民转刑”的内在动力分析

(二)“民转刑”的外在动力分析

(三)小结

三、“民转刑”的预防对策

(一)通过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二)建立纠纷预警机制

(三)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四)加强农村法律援助制度建设

(五)加大对“民转刑”打击力度

(六)通过监督保证纠纷解决的公正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民转刑”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发生形态,其反常的发生、发展逻辑远远超出了民众对安全和秩序的正常预期,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安全与和谐。在“民转刑”案件频繁发生的形势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系统深入地研究“民转刑”这一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除导语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三个部分:
  导语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现状、方法及可能的理论贡献。第一部分“民转刑”的概述。在分析“民”、“转”、“刑”三要素的基础上,
  作者界定了“民转刑”的概念,指出“民转刑”是民间纠纷不当处理等原因转化为刑事案件的特殊的犯罪发生形态,进而结合调查数据对“民转刑”的特征、种类作了深入的分析,从而理清了“民转刑”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部分“民转刑”的动力学分析。作者运用犯罪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民转刑”的生成的内外动力。其内在动力是以缺陷人格为核心的犯罪心理生成机制,外在动力是民间纠纷的不当处理与不良的社会因素。其中,民间纠纷的不当处理是“民转刑”的直接动因,而不良的社会环境是行为人缺陷人格形成和“民转刑”发生的环境条件。内在动力是“民转刑”的根本原因,外在动力是“民转刑”的外在条件,外在动力要通过内在动力起作用。
  第三部分“民转刑”的预防对策。针对“民转刑”的特点以及引发“民转刑”的动力机制,作者从塑造社会成员健全人格、改良社会环境,尤其是从设置便捷、高效、流畅的纠纷解决机制的角度,提出了预防“民转刑”的对策和建议。这些对策包括:通过教育塑造健全人格,改良社会风气;建立纠纷预警机制;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做好农村法律援助制度建设;加大对“民转刑”打击力度;加强监督,保证纠纷解决的公正。
  结语部分借助科斯的故事,简要归纳了本文的主旨。
  “民转刑”这一研究课题的重要意义在于预防“民转刑”的实践迫切需要理论的支撑与指引。而这一需要决定了这一研究必然立足于实证,从实践中获取充足的调查数据,并不断将理论成果运用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作者作了一定的实证研究。但是由于作者时间和掌握的资源的限制,文中大量的数据不得不借助于实践部门文章中提供的数据,同时本文的研究成果需进一步接受实践的检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