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面向存在的“真境”——从康德问题看马克思的哲学转向
【6h】

面向存在的“真境”——从康德问题看马克思的哲学转向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 言

一、存在与康德问题

(一)存在的渊源——巴门尼德的存在观

(二)存在问题的进一步发展——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观

(三)存在问题发展的第一次高峰——近代唯理论与经验论

(四)存在问题的转化——康德问题的提出

二、后康德时代对康德问题的西方哲学“求解”

(一)黑格尔:思维与存在是逻辑同一的

(二)逻辑实证主义:存在问题是形而上学问题

(三)胡塞尔:现象即本质

三、马克思对康德问题的解答与马克思哲学的转向

(一)关于存在

(二)马克思:在实践中把握“存在”

(三)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是对近现代西方哲学的超越

(四)马克思的哲学转向

结 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存在”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西方哲学史的核心问题,也是每一个哲学家无法绕过的基本问题,在批判吸收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哲学也不例外。马克思是从实践的视角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以实践统一了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不仅克服了传统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弊端,也引领了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方向。从“存在”的角度考察和梳理马克思哲学思想体系,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追溯“存在”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存在”的提出始源于巴门尼德,巴门尼德开出了关于“存在”的两条路径: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开了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先河;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存在的存在”,亚里士多德对“存在”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与界定,在他的不同的著作中具体表现为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存在与存在的属性,质料与形式;近代唯理论与经验论是存在与思维的对立的加剧,二者的矛盾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将威胁到人的知识的可靠性根基;康德在休谟的怀疑中开始重新审视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即考察人的认识能力,进而去解决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对立与冲突,但康德却认为“物自体”(存在)无法认识。
  第二部分阐述康德之后西方哲学应对康德问题的方案。首先是黑格尔的方案,认为思维与存在是逻辑统一的,本体就是现象,现象就是本体,思维与存在是逻辑统一的,从思维可以推演出存在;其次是逻辑实证主义即分析哲学的解决方案,在他们看来,存在问题是形而上学问题,应当加以拒斥;再次是现象学的方案,胡塞尔认为,“存在”在现象之中,“存在”在现象中开显,通过本质的还原,面向事物本身就可把握存在。
  第三部分为马克思对康德问题的解读以及马克思的解读所实现的对近现代哲学的超越和马克思的解读所实现的哲学向实践的转向。西方哲学史上对“存在”具有不同形式的理解,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哲学中的“存在”也有不同的看法,马克思认为“存在”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把握存在,统一思维与存在。马克思的解读是在批判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为西方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从实践认识现实世界的道路;同时,也展示了马克思的以实践解读存在、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基本思想,因此,马克思哲学是对近现代西方哲学的超越。引领了哲学向实践的转向,从此,哲学走进实践,走进社会,全面的影响并改造着人的生活世界。

著录项

  • 作者

    薛军;

  •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曾凡跃;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辩证唯物主义;
  • 关键词

    康德; 存在问题; 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