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用ATM失灵存假币取真币行为的定性研究
【6h】

利用ATM失灵存假币取真币行为的定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案情介绍

二、案件争议焦点

三、争议观点与分歧意见

(一) 利用ATM 失灵存假币取真币行为定性上的争议

(二) 利用ATM 失灵存假币取真币是否属于盗窃金融机构

(三) 邵某购买假币行为是否应与盗窃罪并罚的争议

四、法理分析

(一) 邵某存假币取真币行为的罪与非罪的分析

(二) 邵某存假币取真币行为构成何罪的分析

(三) 邵某存假币取真币行为属于盗窃金融机构的论证

(四) 邵某购买假币的行为与盗窃行为属牵连关系,不宜并罚

(五) 邵某案定罪量刑的结论

五、案件启示

(一) 完善立法,保持立法的与时俱进

(二) 提高司法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学理论素养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这些年来,我国银行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和银行有关的新型犯罪也逐渐增加,信用卡盗窃和盗窃ATM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财产安全,也破坏了正常的经济和金融秩序。对于其中某些案件,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已经逐渐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但是对于利用ATM机失灵存假币取真币行为的定性与处罚,学界和司法实务中仍旧存在比较激烈的争论。现行的刑事法律和司法解释对这一问题的规定尚不够明确。本文借助比较典型的“邵某利用失灵的ATM存假币取真币”案,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对利用ATM失灵存假币取真币行为能不能构成犯罪,应该如何定罪量刑等问题进行研究。
  全文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邵某利用ATM失灵存假币取真币一案的详细过程。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提出案件的争议焦点和主要分歧意见,本案涉及的基本问题是:利用ATM失灵存假币取真币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以及如何量刑。第四部分指出虽然存假币取真币的行为在某些犯罪构成方面符合其他犯罪,如使用假币罪、诈骗罪等,但是笔者通过认真地分析研究,认为利用ATM失灵存假币取真币行为是盗窃金融机构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同时,邵某购买假币的行为与盗窃行为存在牵连关系,不需单独定罪处罚。最后,对邵某利用ATM失灵存假币取真币行为的定罪量刑问题进行总结。第五部分根据对案件的分析研究,得到两个启示;其一,应完善立法,保持立法的与时俱进;其二,应努力提高司法人员的道德素养和法学理论素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