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探望权的司法判定
【6h】

论探望权的司法判定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文献梳理

(三)研究意义

一、探望权的基本理论认知

(一)探望权概念及特征

(二)探望权的性质

(三)探望权行使应遵循的原则

(四)探望权制度的功能和意义

二、我国探望权运行之现状

(一)总体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域外探望权立法情况之考察

(一)关于探望权的限制

(二)关于探望权行使方式

(三)关于探望权的制度保障

四、完善我国探望权司法判定之路径

(一)探望权的裁定中止

(二)以判决明确探望权行使方式

(三)探望权之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离婚案件日益增多,涉及探望权纠纷的案件数量随之渐长。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对探望权的规定不够具体和完善,导致实践中探望权的实现出现诸多困难。本文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分析探望权制度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比域外先进的立法及司法经验,对探望权进行分析,为探望权之司法判定及未来立法提供几点参考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引言部分,通过李某甲与李某乙探望权纠纷一案,引出探望权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相关文献梳理,梳理出当前的研究现状,分析该问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第一部分,探望权的基本理论认知。从应然层面论述探望权所涉及到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探望权的概念和特征、探望权的性质、探望权行使应当遵循的原则、探望权的功能和意义。
  第二部分,分析我国探望权运行之现状。从实然层面论述我国探望权立法现状、实践运行现状存在的不足。一是中止情形不明确,二是行使方式不具体,三是探望权保障制度的缺乏。
  第三部分,域外探望权立法情况之考察。比较分析域外先进的立法及司法经验,分别对探望权的限制、探望权的行使、探望权的制度保障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美国的变更监护制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法国的“探望中心”的建立,等等。
  第四部分,完善探望权司法判定之路径分析。首先,探望权的中止,可借鉴台湾列举式立法,结合概括性立法加以完善。其次,探望权行使方式,可借鉴美国“以子女为中心的亲职时间指南”,探望方式的确定应考虑会面、网上视频聊天、信件来往等多种方式并存,探望时间的确定应关注寒暑假、春节、生日等特殊日子,子女年龄还应当成为确定探望权行使方式的考量因素。再次,探望权之保障,可通过加强疏导教育、引入变更监护制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第三方协助机制、增加探望权义务性规定等措施来完善。最后,回归案例,对该案例在现有法律规定下的处理作出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