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跨境代购走私行为的刑法适用问题研究
【6h】

跨境代购走私行为的刑法适用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跨境代购行为概述

(一)跨境代购的概念

(二)跨境代购类型分析

1.熟人跨境代购和非熟人跨境代购

2.盈利性代购和非盈利性代购

3.现货代购和非现货代购

4.直邮代购和非直邮代购

二、跨境代购行业现状概览及发展动因

(一)目前我国跨境代购行业的现状概览

(二)跨境代购行业蓬勃发展的动因分析

1.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为跨境代购提供了诸多便利

2.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为跨境代购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平台

3.跨境代购的境外商品种类丰富多样且价格优势明显

三、现行法律法规对跨境代购走私行为的有关规定

(一)海关部门关于跨境代购走私违法行为的规定

1.进境货物和进境物品的界分

2.进境货物、物品的不同征税规则

(二)跨境代购走私犯罪行为的刑事法律规定

四、跨境代购走私行为刑法适用的争议焦点梳理

(一)跨境代购走私犯罪的入罪标准问题

1.跨境代购走私犯罪之法益探讨

2.跨境代购走私犯罪之危害行为的类型考量

3.跨境代购走私犯罪之盈利性主观目的要件探讨

(二)跨境代购走私犯罪的规范量刑

1.跨境代购案件偷逃应缴税额与法定刑幅度

2.跨境代购案件中多次偷逃应缴税额未经处理的认定

3.对单位跨境代购涉罪的刑罚配置较自然人过轻

五、跨境代购走私行为刑法适用的路径完善

(一)跨境代购走私行为入罪标准方面的完善

1.进一步提高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入罪数额

2.根据走私对象的不同对跨境代购涉罪数额区别对待

(二)跨境代购走私犯罪刑罚配置方面的完善

1.合理化配置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法定刑

2.平衡单位与自然人成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刑事责任

3.丰富跨境代购行为成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刑罚种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以及电子商务行业的迅猛发展,跨境代购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迅速占领市场,并呈现出一种井喷式的发展,体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是表面的繁荣导致该行业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得以忽视。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大量从事跨境代购业务的人员,为了获取价格优势,借代购之名行走私之实。通过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关税的方式代购境外商品,从而牟取高于国内同类产品差价的利润。这种走私行为扰乱了我国海关的入境监管秩序,造成我国税收收入的不当减少,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在此发展趋势下,跨境代购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走私犯罪模式。此外,由于我国当下尚无专门规制跨境代购的法律法规,使得该行业得不到应有的制约和监管,基本处于无序的发展状态。因此,准确界定跨境代购过程中的走私行为性质,打击跨境代购走私犯罪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有关跨境代购的内容进行具体论述: 第一部分,对跨境代购行为予以准确界定。其中包含具体的概念和类型分析两方面的内容。即跨境代购商根据境内消费者的委托,向境外的商品销售者购买指定商品,以及代购商预先买进境外商品,并运至境内,继而出售给境内消费者的行为。按照不同的分类根据,分为熟人、非熟人跨境代购;盈利、非盈利性跨境代购;现货代购、非现货代购;直邮、非直邮跨境代购等。 第二部分,跨境代购业现状概览及发展动因。目前跨境代购行业发展迅猛,但也存在着偷逃税款、商品质量无法保证、不良竞争等市场乱象。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打破了以往跨境贸易的诸多限制,为跨境代购提供了便利条件。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消费者对跨境商品的需求,代购商品种类丰富且价格优势明显,这些因素都极大促进了我国跨境代购行业的不断发展。 第三部分,现行法律法规对跨境代购的有关规定。海关部门对此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以“自用”、“合理数量”作为界分进境商品性质的标准,并在征税内容和方式上采取不同的征税规则。由于跨境代购走私的对象通常都是国家允许自由进出境的普通货物、物品,因此当跨境代购商为有需求的境内消费者购买境外商品的行为,违反了海关法规,逃避了海关的监督管理,达到入罪标准时,通常成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第四部分,跨境代购走私行为刑法适用的争议焦点梳理与反思。这类走私活动具有法益侵害性,其危害行为主要表现为伪报商品性质、报低商品价值、入境不申报等方式,且盈利性目的并非必要构成要件。在办理跨境代购走私犯罪案件时,若出现了税率变更的情况,偷逃应缴税额的大小应当根据“从旧兼从轻”的原则来计算。对于多次偷逃应缴税额未经处理,应认为是未经刑事处理。从刑罚方面看,对单位跨境代购涉罪的刑罚配置较自然人过轻。 第五部分,跨境代购走私行为刑法适用的路径完善。提出应从入罪标准、刑罚配置两个方面进行完善,应当进一步提高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入罪数额、根据走私对象的不同区别认定成立本罪的犯罪数额。在刑罚配置方面,要合理化配置此罪的法定刑,平衡单位与自然人成立该罪的刑事责任,并要增设有关此罪的刑罚种类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