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研究
【6h】

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

一、促进就业与税收优惠的关系

(一)就业与政府宏观调控理论

(二)促进就业的基本方式

(三)税收优惠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促进就业税收优惠制度的种类及演变

(一)促进就业税收优惠制度的种类

(二)促进就业税收优惠制度的演变

三、我国促进就业税收优惠的实施效果及其不足

(一)我国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制度的实施效果

(二)我国促进就业税收优惠制度存在的不足

四、我国促进就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健全促进就业税收优惠法律体系

(二)扩大促进就业税收优惠的范围

(三)建立促进就业税收优惠的长效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就业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特别是因经济体制改革而导致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下岗失业,对他们的妥善安置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中国应当将经济“增长优先”模式转变为“就业优先”模式,这既是经济增长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就业促进法》其将就业促进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提出以劳动力市场自发调节、劳动者自主择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就业,确立了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及制度保障。但是,根据实践情况来看,该法条款过于原则性,可操作性不强,致使应享受优惠的企业和人员不能享受政策优惠。本文是以十八大以来,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清理税收优惠政策为背景,分析和探讨了我国促进就业税收优惠相关的法律制度。
  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就业与政府的宏观调控理论,促进就业的两种基本方式,并分析了税收优惠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第二部分梳理了我国促进就业税收优惠制度的种类及演变,主要是促进残疾人、部队转业人员、自然灾害地区、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就业创业等相关的税收优惠制度。
  第三部分从残疾人就业以及就业创业人员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促进就业税收优惠制度实施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行制度在立法位阶、优惠对象、优惠范围以及相关具体措施等方面的问题。
  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我国促进就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相关完善措施,具体包括健全税收优惠的法律体系、扩大优惠范围、建立促进就业税收优惠的长效机制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