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日本难民甄别制度研究
【6h】

日本难民甄别制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译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难民定义及其甄别

(一)难民定义的发展

(二)难民地位的甄别

1.难民地位甄别的主体

2.难民地位甄别的标准

3.难民地位甄别的程序

二、日本难民甄别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难民甄别制度建立以前的法律实践

(二)1981年难民甄别制度的建立及其运行

(三)2008年难民甄别制度的完善及其实施

三、日本难民甄别制度的内容

(一)难民定义

(二)甄别程序

1.提出申请

2.事实审查

3.身份甄别

(三)权利救济

1.行政复议

2.行政诉讼

(四)补充保护

四、日本难民甄别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一)我国难民甄别实际及所面临的问题

(二)关于建立我国难民甄别制度的构想

1.难民定义

2.难民甄别的主管机关

3.难民甄别行为的性质

4.证明责任的分配

5.难民甄别事实调查

6.行政复议和难民地位甄别咨询委员会

7.司法审查

8.补充保护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直在积极参与解决日趋严重的难民问题。但中国至今仍然没有制定难民法,使得在解决难民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日本自1981年建立难民甄别制度以来,经过多次修改,已趋于完善。在30多年的难民甄别实践当中,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日本难民甄别制度,总结相关经验,并提出对中国难民立法有益的可行性建议。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难民定义及其甄别。该部分主要由“难民定义的发展”和“难民地位的甄别”两个小部分组成。一方面,阐述了1951年难民公约和1967年难民议定书中关于难民定义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论述了难民地位甄别中甄别主体、甄别标准和甄别程序。第二部分:日本难民甄别制度的历史发展。以时间为序,分别从难民甄别制度建立以前的法律实践、1981年建立难民甄别制度以后的实际运行以及2008年以后至今对难民甄别制度的完善,共三个小部分对日本难民甄别制度的历史发展进行概括与梳理。以此更为清晰的认识日本难民甄别制度。第三部分:日本难民甄别制度的内容。从难民定义、甄别程序、权利救济和补充保护四个方面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日本难民甄别制度。论述其运行状态和建立该制度之法理基础。以对我国建立难民甄别制度总结有益经验,提出可行性建议。第四部分:日本难民甄别制度对我国的启示。首先介绍了我国目前难民甄别的实际,然后论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解决难民问题应负有的国际法义务,以及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最后试图从上述对日本难民甄别制度的分析,总结出有益经验,并提出对我国建立难民甄别制度的几点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