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夫妻间借款行为法律问题研究
【6h】

夫妻间借款行为法律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问题之提出

(一)案情简介

(二)案件争议焦点

二、夫妻间借款行为的基础理论考量

(一)夫妻间借款行为的正当性基础考量

1.体现了意思自治的私法原则

2.彰显了夫妻财产权利平等的法律原则

3.契合了弱化身份性,强化契约性的法律发展规律

(二)夫妻间借款行为的法律性质考量

1.价值否定说

2.价值肯定说

3.本文观点

三、我国夫妻间借款行为的现行规定介绍与评析

(一)有关我国夫妻间借款行为的现行规定

(二)现行有关我国夫妻间借款行规定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婚姻财产制体系中有关夫妻间借款行为规定的问题

2.我国婚姻法部门外有关夫妻间借款行为规定的问题

(三)对现行有关我国夫妻间借款行为规定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我国婚姻财产制在体系上缺乏整体性规定

2.婚姻财产制规定与婚姻法部门外规定协调较差

四、完善我国夫妻间借款行为相关规定的建议

(一)建立对于夫妻间借款行为进行调整的整体思路

1.结构上的完善

2.增加新的婚姻财产制内容

3.意义

(二)对婚姻财产制中相关具体规定的完善建议

1.完善我国的夫妻相互间债务制度

2.明确我国夫妻财产制契约的法律规定

3.完善个人财产婚后收益归属规定

(三)对婚姻法部门外相关具体规定的完善建议

1.通过诉讼时效制度的完善来协调相关问题

2.增加新的权利基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借款行为,是民事主体间财产行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但是将夫妻作为主体时却充满了争议和矛盾。究其原因,是由于夫妻一体主义的立法原则和我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影响,导致了相关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中长期处于一种“左右互博”的状态。夫妻间的借款行为因其主体、行为及相互间关系在婚姻法领域内的特殊性,仿佛被人们从完整的民事法律行为体系中割裂出去并予以抛弃,进而造成部分观点认为包括夫妻间借款行为在内的夫妻相互间债权债务关系完全没有存在的意义。纵然《婚姻法解释(三)》第16条中对此内容进行了部分规定,回应了一些问题,但与之相关的争议却一直存在,从未停息。因此,本文将对《婚姻法》、《民法总则》、《合同法》以及其他法律规范中涉及到夫妻间借款行为的规定进行全面评析,在实证研究及比较法研究的基础上,为相关内容的完善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本文除引言外,包含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问题之提出。本部分对所引案例的案情及各级法院的裁判情况进行简要的介绍,对案件焦点进行归纳,并由此总结出夫妻间借款行为作为一个法律问题在我国所面临的理论与实践状况。 第二部分:夫妻间借款行为的基础理论考量。在本部分中重点分析了夫妻间借款行为的正当性基础及其法律性质,并就相关观点进行了介绍与评析,为接下来的进一步论述奠定基础。提出虽然夫妻间的借款行为因主体的原因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是无论从正当性基础还是法律性质角度,都应当对其效力进行确认,同时这种确认也是符合我国包括婚姻法在内的整个民法体系中的基础原则及发展规律的。 第三部分:有关我国夫妻间借款行为现行规定的介绍与评析。在本部分中对于涉及到我国夫妻间借款行为的现行规定进行介绍,对于相关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在学习和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出现行规定中有关我国夫妻间借款行为的问题并就原因进行了探讨,包括婚姻财产制中的问题与婚姻法部门外规定中的问题两个方面。 第四部分:完善我国夫妻间借款行为相关规定的建议。在本部分中针对如何完善我国夫妻间借款行为相关规定中的问题,提出笔者自己的建议。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通过对我国婚姻财产制进行整体上的完善来建立对夫妻间借款行为进行调整的整体思路;二是完善婚姻财产制中有关夫妻间借款行为的具体问题;三是针对《民法总则》、《合同法》中对夫妻间借款行为有直接影响的规定的具体完善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郝玉凯;

  •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学科 婚姻家庭与继承法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杜江涌;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夫妻; 借款; 行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