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与探索
【6h】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与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文献综述

引 言

第1章总论

1.1研究的问题及背景

1.2研究的目标及思路

1.3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第2章理论借鉴

2.1地租理论

2.2土地信用的基本理论

2.3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第3章农地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

3.1农地金融的概念

3.2农地金融与农村金融的关系

3.3农地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

第4章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的总体概况

4.2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实践个案介绍

4.3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实践中呈现的特征

4.4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第5章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滞后的原因分析

5.1我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局限了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与推行

5.2农地抵押法制不健全

5.3现行的农村金融体制弊端阻碍了农地金融制度的建设

5.4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第6章国内外农地金融制度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6.1德国农地金融制度

6.2美国农地金融制度

6.3我国台湾省的农地金融制度

6.4发达地区的农地金融制度对我国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启示

第7章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方案

7.1我国构建农地金融制度的有利条件分析

7.2中国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总体目标

7.3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的组织体系设置构想

7.4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的运行机制构想

第8章我国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难点与政策建议

8.1我国农地金融制度构建中将遇到的难点

8.2构建和发展农地金融制度的主要措施建议

第9章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本文是关于我国农地金融制度构建问题的研究,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国内的研究起点为基础,以农地金融与农村金融及农村经济的互动理论为框架,分析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成功的农地金融制度建设经验,探索构建我国的农地金融制度,其中包括组织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设计,并对将会出现的困境与难点进行合理预测,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一、论文的基本结论1、农地金融与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农地金融制度与农村金融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农地金融制度繁荣金融市场,是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新的生长点,而健康的农村金融市场又是农地金融制度顺利推行的重要保证;农地金融制度是农业保险和农村保险的生长根基,而农村保险又有效地促进了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农地金融制度的建立与推行,推进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同时,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又有利地推进了农地金融的构建与发展,为农地金融制度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农地金融制度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有效的农地金融制度通过土地抵押贷款,广泛筹措社会资金,从而解决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资金不足问题;农地金融制度大大的促进我国农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有利于提高农业的集约经营程度:农地金融制度的建立和农地流转制度的完善,必将改变农民的经济行为,促进农业经营者改变经营方式,扩大资金积累,实现规模经营;建立农地金融制度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农业保护政策的重要内容,同时农地金融制度的建立也需要国家和政府合理的宏观调节。 2、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有其特殊性我国尽管是农业大国,但实际上至今并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农地金融制度。贵州省湄潭县农地金融制度建设是我国目前为止最早的农地金融制度建设实践。2005年,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分行在江津试点,以农地经营权作抵押发放贷款,以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难点。此次试点与湄潭试点的不同之处是将农地的经营使用权折算入股成立股份制公司,目前试点仍在进行中。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实践中呈现出了以下特征:我国农地金融组织形式采用的是股份制而不是合作制度;我国农地金融的抵押品是土地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在资金来源方面,主要是靠国家财政,且未能发行土地债券,资金严重不足。 3、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方案现行条件下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的组织体系设置的可行和最优解是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共同承担农地金融业务,其运行机制是:欲借款的农民,向原农村信用社的“农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办理处”递交借款申请,并附交具体的借款项目计划和土地使用权证,贷款办理处在收到申请书和相关的契据后,并登记在册,聘请专家或者中介机构对要求抵押使用权的农地进行观测、测量并估价;贷款办理处根据中介机构的土地评估意见,会同管理部门对贷款项目进行审查,倘若认为可以给予贷款,则在申请书上签字保证,并将申请书、审核、测量、评估报告等文件送交农业发展银行的“农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部”。如贷款部经过再一次的审查决定给予贷款,乃收存申请书及抵押证件,并核准信用社的贷款办理处放贷给农民,在发放贷款时,借贷双方应签订贷款合同,并对贷款利率、金额、期限、违约责任等进行明确规定。 4、我国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难点我国农地金融制度构建中将遇到的难点有:我国尚未建立起健全的土地评估体系、信用担保体系及信用评估体系;目前发行农村土地债券的存在不少障碍与难度;“失地农民”存在社会保障等问题。 二、论文的创新之处本文研究的特点在于结合我国的农村金融现状,通过借鉴农业发达国家发展农地金融的经验,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和特色的农地金融制度,包括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并且在分析我国在建设和发展农地金融的过程中将遇到的难点问题,大胆地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新意首先在于研究问题的选择上。我国的农地金融(这里仅限于大陆)目前尚处于初创、探索阶段,还并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农地金融制度,选择其作为研究题目是十分有新意,而且也是有难度的。其次,新意在于农地金融的制度构建上,包括组织体系、运行机制、资金来源、土地债券发行等等。再次,基于国内外的分析研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一些解决难点问题的比较实用、有针对性地对策建议。 三、论文的政策建议1、改革农地经营方式,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为了推进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首先需对农村土地经营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此外,促进农地使用权合理地流转,大力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培育和发展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为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2、整合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现行农村合作金融制度首先,应当充分发挥农村合作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主力军作用,明确其合作金融之本质,把重点放在为农户和农业生产服务方面,增加农业贷款和农户小额信贷业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其次,加强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降低业务运营风险,从多方面严格控制各类风险,减少新增不良贷款的产生,提高机构运营效益及市场竞争能力。 3、加强农地金融制度的配套条件建设首先,建立科学化和信息化的全国统一的农用土地估价体系。其次,必须建立有效的信用担保体系,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政府农村土地信用担保机构为主、民间信用担保机构为辅的信用担保体系。第三,进一步健全信用评级制度。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经验,提高我国信用评估机构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第四,加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 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就目前农村实际来看,保证农民最低生活标准和养老保险是急中之急。只要这两个制度能够建立并保证实施,农民就会消除没有土地的后顾之忧,不但有利于土地流转和实现土地规模经营,还有利于农民勇敢地闯荡市场,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农村保障体系的健全,还起到了分担了农地金融制度的社会风险的作用。 5,加强政府对农地金融的支持我国在构建与和推行农地金融制度的时候,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引导。政府一方面可通过制订完备的农地金融法律,为农地金融机构的运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在机构设置和业务经营等方面加以引导,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在财力许可的条件下,建立对农地金融机构有效的利益补偿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