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6h】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文献综述

第1章总论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论文的内容及结构

1.3研究的方法及特点

第2章理论借鉴

2.1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2.2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2.3其它相关理论

第3章开放经济下制约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3.1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3.2国际投机资本流入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

3.3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

第4章开放经济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4.1 1984-1992年我国货币政策执行状况

4.2 1993-1997年我国货币政策执行状况

4.3 1998-2002年我国货币政策执行状况

4.4 2003-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状况

第5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研究结论

5.2政策建议

5.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 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正逐步由封闭经济转向开放经济。但是在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两种不同的经济环境中,货币政策的效果会明显不同。这是因为,经济的对外开放扩大了本币和外币的沟通渠道,增加了本外币政策的互动途径,改变了原来封闭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式、作用渠道和效果,使得货币政策从原来的主要局限在国内的本币政策的方式,转向兼顾本币和外币政策的协调进行,货币政策的覆盖面随之扩大,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也更多,货币政策效果变得不明确。 因此,本文选取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资本流动、汇率制度以及外汇储备等在这些外部因素影响下,我国货币政策对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本文具体结构安排如下: 第1章是总论。介绍了本篇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论文的内容与结构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特点。 第2章是理论借鉴。首先同顾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各方理论观点,接着阐述了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两大理论——“M—F模型”和“三元悖论”。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3章是开放经济下制约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章结合我国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具体分析了汇率制度、国际投机资本流动、外汇储备等这些外部因素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第4章是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首先是回顾了我国历年的货币政策操作实践,接着运用计量模型分析了经济开放度对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扩张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都随着经济开放度的增人而减小。 第5章是研究结论和对策部分。在前面章节基础上得出了研究结论,并结合我国的实情,提出了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是因为我国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大规模的国际投机资本流入以及外汇储备大幅增加等各方面的外部因素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第二,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随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而减弱,内在原因是我国当前过渡性的外部政策搭配。即我国当前实行的“半浮动汇率制度+有限的资本流动”的政策组合必然会削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货币政策有效性当然也会随之下降。 第三,开放经济条件下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根本途径是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资本自由流动”的政策组合,从而确保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这是我国今后的政策改革目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