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华倒刺鲃的饲料蛋白质营养能量学研究
【6h】

中华倒刺鲃的饲料蛋白质营养能量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前言

1.1引言

1.2鱼类的营养需求

1.2.1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

1.2.2鱼类对脂肪的需求

1.2.3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

1.3营养物质对鱼类能量收支的影响

1.3.1对摄食的影响

1.3.2对排粪的影响

1.3.3对排泄的影响

1.3.4对生长的影响

1.3.5对标准代谢的影响

1.3.6对特殊动力作用的影响

1.4中华倒刺鲃的研究进展

1.4.1中华倒刺鲃的基础生物学及生态习性研究

1.4.2中华倒刺鲃的组织学研究

1.4.3中华倒刺鲃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1.4.4中华倒刺鲃的环境毒理学研究

1.4.5中华倒刺鲃的营养品质研究

1.4.6中华倒刺鲃的繁育及饲养研究

1.4.7中华倒刺鲃的病害研究

1.4.8中华倒刺鲃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5.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附录

第2章饲料蛋白质水平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生长的影响

2.1.引言

2.2材料和方法

2.2.1实验饲料

2.2.2实验鱼的驯化

2.2.3实验程序

2.2.4生化测定

2.2.5参数计算及统计方法

2.3结果

2.3.1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摄食率和消化率的影响

2.3.2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2.3.3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饲料利用的影响

2.3.4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鱼体组成的影响

2.4讨论

2.4.1中华倒刺鲃的最适蛋白质需求量

2.4.2中华倒刺鲃幼鱼的生长

附录

第3章饲料蛋白质水平对中华倒刺鲃幼鱼代谢率的影响

3.1引言

3.2材料和方法

3.2.1实验饲料

3.2.2实验鱼的来源与驯化

3.2.3代谢率的测定

3.2.4实验操作程序

3.2.5主要参数的测定

3.2.6统计分析方法

3.3结果

3.3.1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标准代谢率的影响

3.3.2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摄食后代谢的影响

3.4讨论

3.4.1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标准代谢的影响

3.4.2 SDA系数与鱼类摄食习性的关系

3.4.3饲料蛋白质水平对SDA的影响

附录

第4章饲料蛋白质水平对中华倒刺鲃幼鱼氮收支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4.1引言

4.2能量收支方程中各组分的估算

4.2.1摄食能(C)

4.2.2生长能(G)

4.2.3代谢能(R)

4.2.4排除废物含能量(F+U)

4.2.5统计方法

4.3结果:

4.3.1氮收支

4.3.2能量收支

4.4讨论

4.4.1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能量收支组分的影响

4.4.2能量收支与鱼类的生存策略

附录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我国特有经济鱼类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为实验对象,在27.5℃下,进行了两个系列的实验。实验一以鱼粉为蛋白质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0.5%、26.5%、34.2%、41.0%、49.9%和55.9%的饲料喂养中华倒刺钯10周,检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其生长的影响,探讨该种鱼的最适蛋白质水平;实验二以各蛋白质水平饲料喂养中华倒刺吧10周,测定不同蛋白质水平条件下该种鱼的标准代谢率及特殊动力作用;综合两个系列的实验资料,建立各饲料蛋白质水平处理的氮收支和能量收支方程,探讨饲料蛋白质影响该种鱼生长的营养能量学机理。 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增高,干物质摄食率(FIdm)和能量摄食率(FIe)均呈先显著降低,然后略有上升的趋势,20.5%组的FIdm和FIe均最大,分别为16.07 g kg-1d-1和0.25 MJ kg-1d-1;41.0%组的FIdm和FIe均最小,分别为13.55 g kg-1d-1和0.21 MJ kg-1d-1。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由20.5%增加至55.9%,饲料表观消化率从73.12%降低至55.02%。饲料蛋白质消化率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2.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增高,体重特定生长率(SGRw)先显著升高,达到一平台后不再明显变化,当饲料蛋白质水平由20.5%升至41.0%,SGRw由0.60%d-1升至0.97%d-1;当饲料蛋白质水平继续升高至55.9%,SGRw值为0.96%d-1。随饲料蛋白质水平从20.5%升高至55.9%,饲料效率(FE)呈先显著升高,达到一平台后略有降低的趋势;蛋白质效率(PER)由178.23%降至116.60%;蛋白质累积率(PPV)由23.92%降至18.62%。 3.各饲料处理鱼体的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增高,鱼体的蛋白质和水分含量显著增高(p<0.05),而鱼体的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显著降低(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饲料蛋白质水平与鱼体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78,p<0.01),而与鱼体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880,p<0,01; r=-0.828,p<0.01)。 4.在27.5℃下,鱼体标准代谢率范围为106.8-109.1 mgO2 kg-1h-1,各组间的标准代谢率差异不显著。各饲料处理组的SDA总耗能量(SDAE)均随摄食能增加而显著增高,其中41.0%组的SDAE随摄食能增加而增高的速率最高(9.1%)。各组的SDAE与摄食能(C)关系如下: 20.5%组:SDAE=33.630+0.047 C 26.5%组:SDAE=33.843+0.046 C 34.2%组:SDAE=35,893+0.061 C 41.0%组:SDAE=37.203+0.091 C 49.9%组:SDAE=32.485+0.066 C 55.9%组:SDAE=35.373+0.063 C (n=13,r=-0.834,p<0.05) (n=14,r=0.915,p<0.05) (n=13,r=0.963,p<0.05) (n=13,r=0.971,p<0.05) (n=14,r=0.896,p<0.05) (n=14,r=0.809,p<0.05) 5.饲料蛋白质水平对SDA系数、SDA峰值、峰值比率和SDA时间均有显著影响(p<0.05)。41.0%组的SDA系数、SDA峰值和峰值比率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34.2%、49.9%和55.8%组间的SDA系数、SDA峰值、峰值比率均无显著差异,均高于20.5%和26.5%组。 6.41.0%组的生长氮(GN%)显著高于其余各组,而排泄氮(UN%)低于其余各组。排粪氮(FN%)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平均氮收支方程为100CN=13.48FN+64.77UN+21.75GN。以饲料蛋白质水平为控制变量,对GN%和SGRw进行偏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95,p<0.01);GN%与PER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862,p<0.01)。 7.当饲料蛋白质水平由20.5%增加至34.2%时,生长能(G%)由26.15%增加至27.56%;当饲料蛋白质水平高于41.0%后,G%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增高而显著降低(p<0.05)。随饲料蛋白质水平从20.5%增高至55.9%,代谢能(R%)由61.43%降至56.94%(p<0.05);相反地,排粪能(F%)由8.24%增高至10.89%,排泄能(U%)由4,19%增高至9.41%。 各组的能量收支方程如下: 20.5%组:100 C=26.15 G+61.43 R+8.24 F+4.19 U 26.5%组:100 C=26.85 G+59.59 R+8.33 F+5.22 U 34.2%组:100C=27.56 G+58.08 R+8.00 F+6.37U 41.0%组:100C=27.10 G+58.51 R+8.48 F+5.91 U 49.9%组:100 C=24.40 G+57.10 R+10.37 F+8.13 U 55.9%组:100 C=23.02 G+56.94 R+10.89 F+9.41 U 平均能量收支方程为100 C=25.85 G+58,61 R+9.05 F+6.54 U 平均生长能和代谢能占同化能(A)的收支方程为100 A=30.57 G+69.43 R。 通过讨论本研究提出以下结论: 1.在水温为27.5℃,以白鱼粉为蛋白质源,饲料含能量为15.71 MJ kg-1时,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最适蛋白质水平范围为39.6%-42.2%。 2.摄食率和消化率低导致鱼体从食物中获得可供利用的蛋白质水平不足是该种鱼SGRw低的主要原因。 3.摄食不同水平蛋白质饲料对该种鱼幼鱼的标准代谢率无明显影响。该种鱼SDA系数的范围为5.2-9.9%,低于已有研究结果。SDA系数与SGRw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支持Jobling提出的高生长率导致高水平的SDA的观点。当低于最适蛋白质水平时,SDA系数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高而增高;当高于最适蛋白质水平,SDA系数会逐渐降低。 4.中华倒刺鲃幼鱼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为23.02-27.56%(G%),占同化能的比例为28.76-32.18%(G/A%),低于已有研究中其它鱼类的结果,生长能分配比例较小是该种鱼生长慢的另一原因。 5.分配较大比例的能量用于代谢,是中华倒刺童巴这种杂食性鱼类的生态习性所决定的能量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