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种生长调节剂对甘蓝型油菜抗湿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6h】

三种生长调节剂对甘蓝型油菜抗湿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第1章文献综述

1.1淹水对植物的危害和植物的适应性

1.1.1淹水对植物的形态影响

1.1.2淹水对植物的生理影响

1.2油菜不同生育阶段的湿害表现及生理机制

1.2.1油菜不同生育阶段的湿害表现

1.2.2油菜遭受湿害的生理机制

1.3我国南方油菜种区特点

1.4 6-BA、SA、BR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1.4.1 6-BA的生理效应及提高作物的抗逆性研究进展

1.4.2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的生理效应及提高作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1.4.3油莱素内酯(BR)生理效应及提高作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第2章 引言

2.1研究目的和意义

2.2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2.2.1研究范围

2.2.2研究内容

第3章材料与方法

3.1试验材料

3.1.1试验材料及主要试剂

3.1.2实验仪器

3.2试验方法

3.2.1三种生长调节剂种子包衣处理对淹水种子萌发及幼苗恢复生长的影响

3.2.2三种生长调节剂对湿害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3.3测定方法

3.3.1发芽率和根长、茎长的测定

3.3.2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3.3.3叶片质膜透性的测定

3.3.4根系活力的测定

3.3.5渗透调节物的测定

3.3.6膜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3.4数据处理

第4章结果与分析

4.1不同包衣处理对淹水条件下油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4.2不同包衣处理对淹水后油菜幼苗恢复生长的影响

4.2.1不同包衣处理对淹水后油菜幼苗恢复生长中茎长的影响

4.2.2不同包衣处理对淹水油菜幼苗恢复生长中根长的影响

4.3三种生长调节剂对湿害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4.3.1三种生长调节剂对湿害油菜幼苗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4.3.2三种生长调节剂对湿害油菜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3.3三种生长调节剂对湿害油菜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4.3.4三种生长调节剂对湿害油菜幼苗叶片质膜透性的影响

4.3.5三种生长调节剂对湿害油菜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4.3.6三种生长调节剂对湿害油菜幼苗膜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4三种调节剂对湿害油菜幼苗恢复生长的影响

4.4.1三种调节剂对湿害油菜幼苗恢复生长中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4.4.2三种生长调节剂对湿害油菜幼苗恢复生长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4.3三种生长调节剂对湿害油菜幼苗恢复生长中根系活力的影响

4.4.4三种调节剂对湿害油菜幼苗恢复生长中质膜透性的影响

4.4.5三种生长调节剂对湿害油菜幼苗恢复生长中渗透调节物的影响

4.4.6三种生长调节剂对湿害油菜幼苗恢复生长中膜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第5章讨论

5.1三种生长调节剂包衣处理对淹水条件下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5.2三种生长调节剂包衣处理对湿害幼苗生长的影响

5.3三种生长调节剂影响油菜幼苗抗湿性机理的研究

5.4三种生长调节剂对湿害胁迫后油菜幼苗恢复生长的影响

5.5三种生长调节剂提高油菜幼苗抗湿性的比较研究

第6章结 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加的项目

展开▼

摘要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在我国南方油菜主产区多采用稻—油轮作的生产方式,水稻收割后田中水分不易排出,对后作油菜种子萌发及生长产生影响:另外,冬季湿润多雨,田土中积水较多,油菜苗期易发生湿害和涝灾,严重影响油菜幼苗生长及产量,采用其它栽培措施不仅耗费人力物力且往往效果甚微,因此,筛选出能提高油菜抗湿性的植物生长物质及适宜浓度,可为油菜生产上制定抗湿措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甘监型油菜品系中油821和渝黄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SA、6—BA和BR的包衣处理对在淹水条件下油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及对排水后幼苗根、茎生长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浓度SA、6—BA、BR.喷施处理对湿害胁迫下油菜幼苗相关生理特性以及排水后湿害油菜幼苗恢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⑴用不同浓度的三种生长调节剂分别对油菜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在本试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在淹水胁迫下,三种生长调节剂低浓度包衣处理对油菜种子的发芽率几乎无影响;过高浓度的6—BA(10mg/L)和BR(1mg/L)处理对发芽有显著抑制作用;而适宜浓度的三种生长调节剂包衣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⑵对各包衣剂处理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各处理对两个品种油菜幼苗根、茎生长的影响大致一样。在根长方面:除处理10mg/L的6—BA的根长显著低于湿害对照外,其余处理的根长均高于湿害对照且绝大多数达到显著水平,以100μmol/L SA的效果最好。在茎长方面:所有处理的茎长均高于淹水对照,且绝大多数达到显著水平,以0.1mg/L BR处理的效果最好。说明油菜种子在淹水胁迫下萌发后的恢复生长过程中,绝大多数处理均有促进幼苗根、茎生长的作用。综合比较发芽率及根、茎生长情况发现:0.1mg/L BR种子包衣剂是提高湿害油菜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 ⑶用不同浓度的SA、6—BA、BR分别在油菜5叶期喷施幼苗,然后进行湿害处理,并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发现:大多数处理能降低湿害油菜幼苗叶片质膜透性,提高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以及三种渗透调节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从而提高幼苗的抗湿性;三种调节剂总体比较,以0.1-1 mg/L6—BA处理的效果最好。但所有处理对湿害油菜幼苗叶片中三种膜保护酶(SOD、POD、CAT)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⑷为进一步确定三种生长调节剂对油菜幼苗抗湿性的影响,研究了上述处理油菜幼苗在排水后恢复生长的情况,结果发现:多数处理能降低恢复生长油菜幼苗叶片质膜透性,提高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以及三种渗透调节物的含量,同时有一部分处理还能够显著提高POD、CAT活性和降低丙二醛含量。起到了加快湿害油菜幼苗恢复生长的作用。三种调节剂总体比较,以0.1mg/L6—BA处理的效果最好。 ⑸综合三种生长调节剂对油菜幼苗在湿害胁迫下及恢复生长过程中生长的影响,以筛选最佳抗湿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结果发现,(1)三种生长物质在适宜浓度下均可提高湿害油菜幼苗的抗湿性和加快幼苗恢复生长,但相同处理对不同品种的同一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相同处理对同一品种的不同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2)在各处理中SA以250-500μmol/L浓度范围处理效果较好;6—BA以0.1-1mg/L浓度范围处理效果较好;BR以0.01-0.1mg/L浓度范围处理效果较好。三种调节剂总体比较,认为0.1mg/L6—BA是提高湿害油菜幼苗抗湿性的最佳制剂。 ⑹对三种生长调节剂提高油菜幼苗抗湿性机理的探讨发现,三种生长调节剂提高湿害油菜幼苗的抗湿性主要是通过减少湿害条件下根系损伤,维持叶片较高水分含量及光合作用能力,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稳定代谢水平来实现的,与膜保护酶活性(SOD、POD、CAT)及丙二醛含量关系不大。而在恢复生长中,除上述作用外,多数处理还可以通过提高POD、CAT活性和降低丙二醛含量,从而起到加快恢复生长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