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家蚕柘叶饲养易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机制的初步研究
【6h】

家蚕柘叶饲养易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机制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家蚕的饲料

1.2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进展

1.2.1症状

1.2.2生物学特性

1.2.3对家蚕的致病作用及机理

1.2.4对家蚕物质代谢的影响

1.3家蚕抗病毒的机制

1.3.1家蚕抵抗性

1.3.2抗性相关蛋白

1.3.3家蚕抗逆性酶

第二章引言

2.1研究目的和意义

2.2技术路线

第三章柘叶饲养对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病能力的影响

3.1材料与方法

3.1.1材料

3.1.2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对不同饲料饲养家蚕的LD50和ID50测定

3.1.3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2结果与分析

3.3讨论

第四章柘叶饲养对家蚕消化液中红色荧光蛋白的影响

4.1材料与方法

4.1.1材料

4.1.2柘叶与桑叶的叶绿素含量测定

4.1.3柘叶饲养蚕和桑叶饲养蚕消化道红色荧光蛋白的观察

4.1.4柘叶饲养蚕和桑叶饲养蚕消化液的红色荧光蛋白含量测定

4.1.5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2结果与分析

4.2.1不同叶位柘叶和桑叶的叶绿素含量

4.2.2柘叶饲养蚕、桑叶饲养蚕肠道观察结果

4.2.3柘叶饲养蚕、桑叶饲养蚕消化液的红色萤光强度

4.2.4不同叶位桑叶饲养蚕消化液的红色萤光强度

4.3 讨论

第五章柘叶饲养对家蚕肠道和消化液中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影响

5.1材料与方法

5.1.1材料

5.1.2消化液pH值测定

5.1.3脂肪酶活性测定

5.1.4胰蛋白酶活性测定

5.1.5糜蛋白酶活性测定

5.2结果与分析

5.2.1柘叶饲养蚕和桑叶饲养蚕消化液的pH值

5.2.2柘叶饲养蚕和桑叶饲养蚕消化液中脂肪酶的活性变化

5.2.3柘叶饲养起蚕和桑叶饲养起蚕肠道中脂肪酶的活性变化

5.2.4柘叶饲养蚕和桑叶饲养蚕消化液中胰蛋白酶的活性变化

5.2.5柘叶饲养起蚕和桑叶饲养起蚕肠道中胰蛋白酶的活性变化

5.2.6柘叶饲养蚕和桑叶饲养蚕消化液中糜蛋白酶的活性变化

5.2.7柘叶饲养起蚕和桑叶饲养起蚕肠道中糜蛋白酶的活性变化

5.3 讨论

第六章柘叶饲养对家蚕蚕体谷胱甘肽转移酶、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6.1材料与方法

6.1.1材料

6.1.2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的测定

6.1.3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6.2结果与分析

6.2.1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的变化

6.2.2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6.3讨论

第七章小结与讨论

7.1柘叶饲养蚕易感染BmNPV病毒

7.2柘叶饲养对家蚕肠道红色荧光蛋白无明显影响

7.3柘叶中有毒的成分或代谢产物诱导家蚕的解毒酶活性升高

7.4脂肪酶和胰蛋白酶在家蚕抗病毒感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展开▼

摘要

家蚕在久远的生活中发育为单食性昆虫。除了桑叶以外还有很多种类的植物能饲养家蚕,例如柘、榆叶、罂粟、蒲公英等。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Carr.)Bur.]属于桑科(Moraceae)柘树属,我国及日本很早就有用柘叶养蚕的历史记载,近代也有用柘叶喂养家蚕的试验报道,但主要是针对丝茧育成绩及其实用性的试验。目前研究发现用柘叶饲养的家蚕其性状成绩和生理指标均低于桑叶饲养蚕。
   家蚕病毒病是对养蚕业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病害,其造成的损失占蚕病总损失的70%左右,严重阻碍蚕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其中,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引起的血液型脓病在养蚕生产中的发生较为普遍,造成的损失最大。因此,探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发生的原因,对于在养蚕生产中控制该病发生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家蚕病毒病的发生与饲养温度、湿度、叶质营养等相关,但这些因素的影响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因此,本试验以柘叶、桑叶饲养的家蚕为材料,研究饲料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BmNPV)发生的关系以及家蚕核型多角体病发生与蚕体内抗性相关蛋白的关系。目的是通过用柘叶饲养蚕构建一个病蚕系统研究其易感染的原因,从而深入研究家蚕的抗BmNPV感染机制。试验结果如下:
   1.感染中量(ID50)、致死中量(LD50)BmNPV对柘叶饲养家蚕的ID50和LD50分别为1.319×105PID/头和1.632×105PID/头,BmNPV对桑叶饲养家蚕的ID50和LD50分别为2.731×105PID/头和6.286×105PID/头。BmNPV对桑叶饲养蚕的ID50是对柘叶饲养蚕的2倍,柘叶饲养蚕对BmNPV的抗感染能力明显不如桑叶饲养蚕;BmNPV对桑叶饲养蚕的LD50是柘叶饲养蚕的4倍,柘叶饲养蚕对BmNPV的耐病力明显比桑叶饲养蚕的低。
   2.红色荧光蛋白红色荧光蛋白在中肠中的合成与叶绿素有关,但并非呈正相关性,推测在家蚕的中肠中,红色荧光蛋白对叶绿素的利用存在一定的饱和。同时还发现桑叶饲养蚕消化液量多,红色荧光蛋白浓度低,而柘叶饲养蚕消化液量少,红色荧光蛋白浓度高。总的来说,用柘叶代替桑叶饲养家蚕并没有引起红色荧光蛋白量的变化,柘叶饲养对家蚕肠道红色荧光蛋白无明显影响。
   3.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不论是桑叶饲养蚕还是柘叶饲养蚕,5龄起蚕的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均在消化道的中段表现出最大值,但在柘叶饲养蚕中肠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桑叶饲养蚕。5龄柘叶饲养起蚕的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5龄桑叶饲养起蚕,同时5龄期柘叶饲养蚕的脂肪酶和胰蛋白酶平均活性显著低于桑叶饲养蚕,推测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水平直接反应家蚕的抗性水平。
   4.谷胱甘肽转移酶、多功能氧化酶5龄柘叶饲养蚕体内的多功能氧化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桑叶饲养蚕,可能是柘叶中含有某种对家蚕而言属于有毒的成分或代谢产物,诱导其体内多功能氧化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的升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