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庆市农业水土资源生态足迹动态研究—国家公顷法
【6h】

重庆市农业水土资源生态足迹动态研究—国家公顷法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生态足迹的研究背景

2.1生态足迹理论的发展背景

2.2生态足迹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三章生态足迹的分析理论与方法

3.1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

3.2生态足迹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3.3选取生态足迹指标体系

3.4生态足迹计量分析方法

第四章生态足迹国家公顷法

4.1国家公顷法

4.2农业生态足迹(国家公顷法)

第五章重庆市农业水土资源的生态足迹的计算

5.1重庆市背景分析

5.2生态足迹计算

5.3国家公顷法均衡因子、产量因子的计算

5.4重庆市农业水土资源生态足迹计算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重庆市农业水土资源生态足迹动态评价分析

6.1 1997-2007重庆市农业水土资源总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

6.2重庆市1997-2007年农业水土资源总生态足迹构成分析

6.3 1997-2007重庆市农业水土资源总生态承载力构成分析

6.4重庆市1997-2007年农业水土资源总生态赤字的动态分析

6.5农业水土资源人均生态足迹和农业水土资源人均生态承载力分析

6.6重庆市农业水土资源各类型土地生态足迹供需变化分析

6.7农业资源万元GDP变化分析

第七章重庆市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因对策分析

7.1重庆市农业水土资源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分析

7.2缩减生态赤字的措施和建议

第八章结论与讨论

8.1主要结论

8.2展望

8.3本文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活动

展开▼

摘要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目前己受到各国研究重视。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于1992年首次提出生态足迹指标是一种测算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的综合指标,后经其博士生Wackernagel完善发展。生态足迹法是通过计算一定区域内人类为了生产生活而消耗的物质、能源和服务所需要的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生态足迹),用来表示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压力;同时计算该区域现有生态资源能够提供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生态承载力),用来表示生态容量;继而比较两者的大小,以次来确定该地区是否处在可持续发展状态。
   本文在总结了以前研究的基础上,对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并采用国家公顷法,并对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进行动态计算,以重庆市进11年的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重庆市1997年-2007年的农业资源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重庆市的农业资源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的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农业总生态足迹从1997年的33927021.20hm2,下降到2007年的32837308.39hm2,仅下降了3.21%,同时从生态承载力总体情况上看,由1997年的9889688.193hm2增加到2007年的10446837.507hm2,增长了5.63%。但是,每年有很大的生态赤字存在。这表明了重庆市的农业自然资源消费已经超过了重庆市自然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重庆市农业正在远离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但研究结果页表明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经济发展能力在逐步增强。因此,必须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缓生态足迹,提高重庆市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本文总结了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理论的改进、技术方法的创新、实践应用等等,针对本研究模型的评价,提出还存在的一些不足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