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丘陵区农村土地整治与农业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6h】

丘陵区农村土地整治与农业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农村土地整治是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将其与农业产业相结合,能极大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型,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但是,由于我国土地整治实践起步较晚,对土地整治的内涵没有全方位的认识,未能认清土地整治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之间的作用机制,致使以往开展土地整治的目标单一、模式固定,其虽在一定程度上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产业发展,但难以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现。进入2010年,对土地整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借助土地整治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成为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方向,但是如何借助土地整治有效服务、实现农业产业化仍然是一个重大难题。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方针,破解丘陵区土地整治难以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本文依据综合性、差异性、典型性等原则,选取了荣昌县已实施的、处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两个土地整治项目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查收集的相关资料,借助Excel、ArcGIS9.2、Fragstats3.3软件及层次分析法,本文首先从农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4个方面分析土地整治对农业产业发展能力的影响;然后在对农业产业发展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从农户意愿、土地流转状况、土地利用变化等角度,分析土地整治前后农村土地经营状况的变化;最后系统总结农村土地整治与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揭示农村土地整治与农业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典型案例的定性分析揭示,丘陵区限制农业产业发展的因素有:①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路网、灌排体系配套不完善;②农业机械化水平低,资金、技术、劳动力投入比例不合理,以劳动力投入占主导;③地块破碎化现象严重,且形状不规则,限制规模化经营的发展;④优势产业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规模小、规模效应不明显。
   (2)农村土地整治引起农业产业发展能力变化。①农村土地整治使整治区的田间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从分布密度、网络状况、质量等级等方面有显著提高,为农业产业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②土地整治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不仅吸引了外来大型农机投入农业,多数农户也愿以增加机械投入来减弱劳动强度,小型农机数量增加幅度表现为鸡公车>脱粒机>旋耕机>三轮车>小货车。③土地整治提高了耕地集中、连片化程度,改善了规模经营条件,耕地斑块密度、形状指数等得到优化。④土地整治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促使产业结构向有利于优势产业发展的方向调整。
   (3)农村土地整治引起土地经营状况变化。①土地整治使农户从传统思想中摆脱出来,迫切期望通过土地流转或土地利用转型等方式来改变传统经营模式,促进农业经济效益提高。②土地整治使农户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增加了对农业产业资金、技术、劳动力的投入,土地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③土地整治吸引了外来业主、农业大户投资农业生产,使土地流转对象转变、流转面积增加。
   (4)农村土地整治后两样点所形成的农业产业发展结果。样点1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在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功能的前提下,积极培育优势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建立了有效的“产、销、加”机制,实现了以主导产业为中心,其他辅助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样点2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培育机制,农户仅能依靠自身努力促使产业发展,致使产业结构调整困难,最终难以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
   (5)农村土地整治与农业产业发展作用机制。在系统分析两样点从农村土地整治到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农村土地整治与农业产业发展关系密切,但却难以直接带来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而是通过增强项目区的农业产业发展能力、改善土地经营状况,培育农业产业,才能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发掘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并对已有的产业基础加以充分利用至关重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