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比较研究
【6h】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为评估分析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2001-2010十年间可持续发展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本文采用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华东地区(以江苏省、浙江省为例)、华中地区(以湖南省、河南省为例)及西南地区(以贵州省、云南省为例)2001-2010年的生念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及生态足迹结构进行了比较计算,并建立了相应的灰色预测模型,分别对上述地区2013-202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预测,通过比较研究得到如下研究结果:
   ①研究期内各研究区域人均生态承载力的波动较小,西南地区的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基本维持在5.73-7.72hm2;三大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中增幅最大为西南地区,年均增长率达7.31%。
   ②各研究区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牧草地的生态足迹对区域生态足迹贡献相对较大,其中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足迹增长速度较快。耕地、林地、水域占总生态足迹的比重相对较小,变化趋势基本稳定。
   ③华东、华中、西南三大地区的资源消费已大大超过承载力水平,生态赤字均呈扩大趋势,人类的活动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范围,区域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其中西南地区生态赤字增长较快。
   ④从生态超载程度来看,华东地区生态超载比较严重,生态超载指数在2003年以后均达15以上,其次是华中地区,西南地区生态超载程度相对较轻。
   ⑤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13-2020年预测分析发现,三大区域人均生态承载力均将呈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增长速度有不同程度的放缓。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牧草地生态足迹仍然是影响区域生态足迹重要原因。三大地区的生态赤字均有不同程度扩大,其中增长最快的是西南地区,然后依次是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中地区生态超载指数上升较快,从2017年开始将可能成为三大区域生态超载最严重的地区。
   ⑥生态赤字与区域发展程度、人口压力、区域产业结构等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区域生态赤字持续扩大与我国在此期间社会发展、人口迅速膨胀等因素有重要关系,人类的生产活动已经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发展水平差异引起了部分地区对自然资源消耗的优势,发展水平相近区域又以产业结构、人口数量影响生态赤字。
   ⑦随着经济、科技水平的提高,区域发展应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只有充分考虑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同时,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经济和消费体系,才能努力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