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蜚蠊雌性外生殖器和卵荚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6h】

蜚蠊雌性外生殖器和卵荚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研究概述

1.1 蜚蠊的生殖方式

1.1.1 卵生A型

1.1.2 卵生B型

1.1.3 卵胎生A型

1.1.4 卵胎生B型

1.1.5 胎生型

1.1.6 孤雌生殖

1.2 蜚蠊的产卵行为

1.3 蜚蠊卵荚的研究

1.4 蜚蠊的雌性外生殖器

1.5 蜚蠊的分类系统

1.5.1 Princis的分类系统

1.5.2 McKittrick的分类系统

1.5.3 Grandcolas的分类系统

1.5.4 Roth的分类系统

第二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材料

2.1.1 标本来源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材料的处理

2.2.2 形态结构特征的观察、描绘和拍照

2.2.3 特征描记

第三章 形态特征

3.1 蜚蠊雌性外生殖器形态特征

3.2 蜚蠊卯荚形态特征

第四章 种类描述

一、蜚蠊亚科Blattinae Latreille,1810

1、大蠊属Periplaneta Burmeister,1838

2、平板蠊属Homalosilpha St?l,1874

3、雪蠊属Shelfordella Adelung,1910

二、姬蠊亚科Blattellinae Karny,1908

4、伪截尾蠊属Pseudothyrsocera Shelford,1906

5、拟歪尾蠊属Episymploce Bey-Bienko,1950

6、乙蠊属Sigmella Hebard,1940

7、卷翅蠊属Anaplectoidea Shelford,1906

8、小蠊属Blattella Caudell,1903

9、亚蠊属Asiablatta Asahina,1985

三、拟叶蠊亚科Pseudophyllodromiinae Hebard,1929

10、玛蠊属Margattea Shelford,1911

四、褶翅蠊亚科Anaplectinae Walker,1868

11、褶翅蠊属Anaplecta Burmeister,1838

五、隐尾蠊亚科Cryptocercinae Handlirsch,1925

12、隐尾蠊属Cryptocercus Scudder,1862

六、硕蠊亚科Blaberinae Brunner von Wattenwyl,1865

13、碧蠊属Blaptica St?l,1874

七、光蠊亚科Epilamprinae Brunner von Wattenwyl,1865

14、麻蠊属Stictolampra Hanitsch,1930

15、大光蠊属Rhabdoblatta Kirby,1903

八、弯翅蠊亚科Panesthiinae

16、弯翅蠊属Panesthia Serville,1831

九、甲蠊亚科Diplopterinae Handlirsch,1925

17、甲蠊属Diploptera Saussure,1864

第五章 结果分析

5.1 蜚蠊卵荚比较

5.1.1 同种生殖方式蜚蠊的卵荚比较

5.1.2 不同生殖方式蜚蠊的卵荚比较

5.1.3 孕期差异

5.2 蜚蠊雌性外生殖器比较

5.2.1 不同种类蜚蠊雌性外生殖器比较

5.2.2 相同或不同生殖方式蜚蠊雌性外生殖器比较

5.3 结论

5.4 讨论

5.4.1 雌性外生殖器在蜚蠊低级分类阶元中的作用

5.4.2 雌性外生殖器在蜚蠊高级分类阶元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附图

展开▼

摘要

本文是关于蜚蠊目Blattodea雌性外生殖器和卵荚形态比较研究的论文。论文简要回顾了蜚蠊雌性外生殖器、卵荚和生殖方式的相关研究历史,主要对不同生殖方式的蜚蠊雌性外生殖器和卵荚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寻找规律;通过大量观察和比较研究发现雌性外生殖器结构特征、卵荚和生殖方式这三者间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并讨论了生殖方式、卵荚和雌性外生殖器结构特征在蜚蠊目Blattodea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论文根据研究组采集的标本、实验室饲养的蜚蠊、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馆藏标本以及其它各馆借用的标本对蜚蠊雌性外生殖器和卵荚进行了研究,共检视了蜚蠊目9亚科17属32种雌虫标本,其中卵生A型23种、卵生B型2种、卵胎生A型6种、胎生A型1种,描记了所有种的雌性外生殖器结构特征并对各个结构进行拍照(其中1个种类为绘制图),对其中4亚科10种的卵荚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拍照。
   卵荚的差异主要包括卵生A型种类的卵荚颜色暗且质地硬,脊明显,且脊上具缝或开口;卵生B型种类的卵荚颜色浅、质地稍软,脊不明显,脊上不具缝,但有开口;卵胎生A型种类的卵荚浅且质地软,不具脊,卵荚壳通常不将卵完全覆盖住。雌性外生殖器结构上的差异主要包括卵生A型种类的肛侧板发达,两侧板之间缝隙狭窄,第9侧腹片发达;卵生B型种类具辅瓣片,将第2和第3产卵瓣部分包含在内,背侧板发达,第1负瓣片臂发达,向前延伸;卵胎生A型种类背侧板长,第1负瓣片背侧突起发达,位于背侧板基部处,两者之间以膜相连,第1负瓣片臂发达,朝前延伸支撑住孵化囊,第9侧腹片退化;胎生A型种类雌性外生殖器骨化程度最低,第1负瓣片臂愈合,向前延伸呈方形。研究结果表明了蜚蠊雌性外生殖器结构与卵荚形态和生殖方式呈对应关系,能够根据雌性外生殖器结构特征推断出其生殖方式和卵荚形态特征,当得知其中任一方面的特征时,能推测出其余两方面的特征。
   解剖标本保存在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SWU)。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