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紫苏品系在各海拔条件下丰产性能及质量性状研究
【6h】

不同紫苏品系在各海拔条件下丰产性能及质量性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紫苏的植物学分类研究

1.2 紫苏的本草特性

1.3 紫苏生物学特征

1.3.1 形态特征

1.3.2 生长环境及分布

1.4 中药化学成分

1.4.1 迷迭香酸

1.4.2 挥发油成分

1.4.3 色素类

1.5 食用营养成分

1.5.1 氨基酸、蛋白质成分

1.5.2 脂肪酸成分

1.5.3 β—胡萝卜素及维生素成分

1.5.4 其他成分

1.6 药理作用

1.6.1 抗氧化作用

1.6.2 抗菌作用

1.6.4 抗癌作用

1.6.5 抗过敏作用

1.6.6 止血抗凝作用

1.6.7 其他作用

1.7 临床应用

1.8 栽培技术

1.8.1 适宜种植区域

1.8.2 繁殖方式

1.8.3 种植方式

1.8.4 田间管理

1.9 病虫害及其防治

1.9.1 斑枯病

1.9.2 锈病

1.9.3 红蜘蛛

1.9.4 地老虎

1.9.5 蚜虫

1.10 采收、加工与贮藏

1.10.1 采收与加工

1.10.2 留种

1.10.3 贮藏

1.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2 紫苏种植产业展望

1.12.1 种质资源方面

1.12.2 深加工工艺方面

1.12.3 综合利用

第二章 引言

第三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2 试验田基本情况

3.3 试验及栽培方法

3.4 农艺性状记录

3.5 测定方案

3.5 田间管理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物候期比较

4.2 两因素方程差分析

4.3 各海拔条件下,不同品系紫苏生产性能比较

4.3.1 海拔1100m地区地区各品种材料农艺性状比较

4.3.2 海拔580m地区各品种材料农艺性状比较

4.3.3 海拔300m地区地区各品种材料农艺性状比较

4.4 各品种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农艺性状

4.4.1 Ck

4.4.2 渝苏1号

4.4.3 渝苏2号

4.4.4 渝苏3号

4.4.5 渝苏4号

4.4.6 渝苏5号

4.4.7 渝苏6号

4.4.8 渝苏7号

4.5 主效应多重比较

4.5.1 品系间的多重比较

4.5.2 海拔间的多重比较

4.6 各水平组合平均数的多重比较

4.7 不同海拔紫苏品系间脂肪酸组分分析

4.7.1 海拔1100m条件下各品系紫苏脂肪酸组分分析

4.7.2 海拔580m条件下各品系紫苏脂肪酸组分分析

4.7.3 海拔300m条件下各品系紫苏脂肪酸组分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各海拔品系丰产性能

5.2 各品种海拔适应性

5.3 品系对比结果

5.4 海拔对比结果

5.5 区域寻优结果

5.6 脂肪酸组分分析

5.7 品系综合评价

5.7.1 渝苏1号

5.7.2 渝苏2号

5.7.3 渝苏3号

5.7.4 渝苏4号

5.7.5 渝苏5号

5.7.6 渝苏6号

5.7.7 渝苏7号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展开▼

摘要

自古以来,紫苏被作为药食两用作物而广泛栽种,紫苏籽中的紫苏油是一种较好的保健食品,而紫苏油中的各种成分会因栽种习惯和海拔等因素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本研究主要通过两因素方差分析手段对主要来自四川重庆的8个紫苏种质资源进行丰产性能的比较以及对各品系的海拔适应性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不同品系的主要丰产性能、产量、含油量及α-亚麻酸含量情况。本研究成功后,旨在统一重庆地区紫苏品种(种质资源)混用、乱用的局面,规范种质,从而为重庆紫苏规范化栽培提供种质基础,也为重庆乃至全国紫苏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对各地发展紫苏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结果如下:
   1、通过控制海拔条件,分析各品系紫苏间的的简单效应,比较分析丰产性能、单株产量、含油量和α-亚麻酸含量可知,海拔为1100m的地区种植渝苏5号或渝苏4号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在海拔为580m的地区,各农艺形态指标较好的渝苏3号可作为优势品系种植,其余也可按需求选择渝苏4号和1号;海拔为300m的地区适宜选择渝苏3号、7号和1号。
   2、通过控制品系条件,分析不同海拔间的简单效应,比较丰产性能、单株产量、含油量和α-亚麻酸含量可知,海拔因素对ck的影响不大,渝苏2~4号、6号和7号适宜在海拔为580m左右的地区生长,而渝苏5号适宜于580~1100m的地区内生长。
   3、品系间主效应分析,参试紫苏品系间各检测丰产性能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丰都地区紫苏品系丰产性能结果分析可知,7个受试品系的单株产量均显著大于ck,但彼此之间差异并不显著,可能由于各品系在不同海拔条件下表现差异大,导致品系主效应之间差异不显著;渝苏3号和1号的丰产性能表现相对较好,同时其单株产量的平均值也相对较高,可见其中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4、海拔因素的主效应分析可知,中海拔地区各受试品系的植株株高居中,一次分枝数、顶穗长、一次分枝顶穗长和粒径等丰产性能指标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尤其是实际收获的单株产量,中海拔显著大于其他海拔地区的紫苏材料,加之各海拔之间含油量和亚麻酸含量的差异不显著,因此,8个籽用紫苏品系在中海拔的丰产性能表现较好。
   5、品种和海拔因素交互效应对除粒径以外的其他检测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对各水平组合进行多重比较可知,单株产量较优的处理组合为海拔580m地区的4号、6号、3号、2号、1号、7号和海拔1100m×渝苏5号,平均单株产量约为38.43g;含油量较优的处理组合为海拔300m×渝苏7号、海拔1100m×渝苏5号、海拔580m×渝苏1号、海拔300m×渝苏1号、海拔1100m×渝苏7号和海拔1100m×渝苏4号,平均约为46.14%;α-亚麻酸含量较高的前5个组合有海拔1100m×渝苏4号、海拔1100m×ck、海拔1100m×渝苏3号、海拔300m×渝苏5号和海拔1100m×渝苏1号,平均约为68.06%。
   6、各海拔条件下,α-亚麻酸含量基本上均在60%以上,其次含量较高的是油酸和亚油酸,最少的是棕榈酸和硬脂酸。各材料中,仅渝苏7号在各海拔均表现为亚油酸比油酸百分含量较高,且其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也相对较高,可见渝苏7号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优,其余材料基本表现为油酸大于亚油酸,其中渝苏2号的差值在任何海拔条件下均表现最大,且在高海拔条件下差值达到20.62,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所占比例相对其他材料并不大,可见渝苏2号不饱和脂肪酸的综合不饱和性较差;油酸大于亚油酸百分含量差值最小的在580m条件和300m条件下为渝苏6号,而在海拔1100m条件下,是渝苏4号,渝苏6号则在高海拔条件下,油酸大于亚油酸的差值较大,所以不饱和性次优的可能是渝苏6号,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