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金融混业监管的相关问题研究
【6h】

我国金融混业监管的相关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金融危机基础理论研究综述

1.3.2 金融监管基础理论研究综述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我国金融行业经营和监管现状与问题

2.1 我国金融行业经营现状

2.1.1 分业经营的现状与背景

2.1.2 稳步推进金融业混业经营试点

2.2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及问题

2.2.1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

2.2.2 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3章 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模式

3.1 美国模式

3.1.1 美国的金融体制特点

3.1.2 美国的金融监管制度

3.2 英国模式

3.2.1 英国的金融体系的构成

3.2.2 英国金融监管体制及主要特征

3.2.3 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特色

3.3 日本模式

3.3.1 日本传统金融监管体制

3.3.2 “大爆炸”式的金融改革

3.3.3 日本金融的监管体制改革

3.4 德国模式

3.4.1 德国金融监管的基本框架

3.4.2 德国金融监管体制特点

3.5 案例1:花旗银行“金融超市”梦碎

3.5.1 案例发生的原因

3.5.2 案例对我们的启示

第4章 金融监管的嬗变趋势:基于次贷危机的总结与反思

4.1 反思次贷危机的金融监管

4.1.1 反思监管理念

4.1.2 反思微观审慎监管

4.2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

4.2.1 金融自由化概述

4.2.2 金融自由化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4.3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4.3.1 金融创新的动因及主要内容

4.3.2 金融创新对金融系统的负面影响

4.5 案例2:危机后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

第5章 金融监管的博弈理论模型分析

5.1 金融市场中的“囚徒困境”

5.2 引入政府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博弈分析

5.2.1 简单的市场交易博弈模型

5.2.2 约束条件下的市场诚信理念博弈模型

5.3 监管流程的博弈分析

5.3.1 市场准入制的监管博弈模型

5.3.2 业务营运的监管博弈模型

第6章 我国金融混业监管模式的改革路径

6.1 金融混业监管的整体趋势

6.1.1 监管形式从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

6.1.2 监管重点从合规监管转向风险监管

6.1.3 监管范围从国内转向国际国内监管并重

6.1.4 监管方式从分业监管转向统一监管

6.1.5 监管手段从传统监管技术向现代监管技术转变

6.2 新形势下我国混业监管的改革

6.2.1 制订符合金融混业监管的法律框架

6.2.2 金融混业监管的机构改革

6.2.3 加强监管的协调机制建设

6.2.4 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6.2.5 培养高素质金融从业人才和监管人才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进入二十世纪末以来,现代金融业发展呈现出“混业经营,金融衍生品众多,超大型金融集团众多”等特点。在混业经营背景下,金融机构从事高杠杆、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交易,规避当局监管实现“套利”,加剧了全球跨国资本流动,导致监管难度加大。以前各自存在于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的不同风险,混业经营后,高度集中于一家金融机构,极易产生系统性风险。为了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防止金融危机的引发,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当局在过去二十年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研究混业经营金融机构监管机制,防范系统性风险。
  为此,各国金融监管模式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制度升级,或变革传统探索全新模式。然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百年一遇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各国所做一切监管变革化作泡影。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防范风险和应对下一场危机为核心,从对我国金融业经营和监管现状的分析入手,通过对比国内外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模式,对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进行了反思与总结,辅以案例分析和博弈理论模型,对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实行混业经营的趋势和改革路径进行探讨分析,对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监管模式,展开理论探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