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T灌注成像对腮腺肿块定性诊断价值的研究
【6h】

CT灌注成像对腮腺肿块定性诊断价值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腮腺肿瘤CT及MRI的研究现状分析

致谢

附录一 缩略语表

附录二 在读硕士期间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腮腺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①收集本院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块病例28例(30个肿块)。所有病例均接受CT灌注成像,腮腺肿块按病理类型分为5组,混合瘤8例,腺淋巴瘤6例,基底细胞瘤3例(4个肿块),炎症性病变5例(6个肿块),恶性肿瘤6例。②使用德国Siemens Sensatian64层螺旋CT机进行腮腺区病变检查,所有病例均行常规平扫+灌注扫描+常规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后处理采用工作站Body PCT软件进行处理,经灌注软件计算并自动生成TDC图、各参数伪彩图及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Per)、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patlak血容量(patlak blood volume,P-BV),并通过TDC(time-density curve,TDC)计算出增强峰值(peak height,PH),所有参数均取两次测量平均值,本软件无法生成MTT这一指标。本实验将TDC分为Ⅰ型~Ⅳ型。③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灌注参数BF、PS、TTP、PH、和BV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及LSD多重检验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腮腺肿块之间各灌注参数的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⑴所有良性肿瘤(包括腺淋巴瘤及基底细胞瘤)与恶性肿瘤比较,BF、Per、TTP、PH、BV各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所有良性肿瘤与炎性肿块比较,BF、Per、TTP、PH、BV各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混合瘤PH较其余四种肿块小,而TTP则较其余四种肿块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⑷混合瘤BV及BF较恶性肿瘤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⑸恶性肿瘤的BF、BV及PH较混合瘤大而较基底细胞腺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与腺淋巴瘤及炎性肿块的BF、BV及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⑹炎性肿块BF及BV较腺淋巴瘤和基底细胞瘤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⑺炎性肿块TTP与腺淋巴瘤及基底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⑻炎性肿块BF、Per、TTP、PV及BV与恶性肿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灌注参数值存在重叠,相对灌注特征不明显。⑼基底细胞瘤Per较其它四种肿块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⑽所有腮腺肿块BF、PH及BV较健侧腮腺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⑾五种不同性质肿块时间-密度曲线(TDC)特点:8例混合瘤中有7例为Ⅰ型曲线(87.5%),6例腺淋巴瘤均为Ⅱ型曲线(100%),3例基底细胞瘤(4个肿块)中均为Ⅲ型曲线(100%),6例恶性肿瘤中有3例为Ⅱ型和2例为Ⅳ型曲线(分别为50%和33.3%),5例炎性肿块(6个肿块)中有3例为Ⅳ型曲线(60%),恶性肿瘤与炎性肿块的TDC类型存在重叠。 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对腮腺肿块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大作用,但是,部分肿块间的灌注特征存在重叠,需结合临床病史及CT常规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著录项

  • 作者

    潘桂海;

  • 作者单位

    广东医学院;

  • 授予单位 广东医学院;
  • 学科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罗泽斌;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放射医学;口腔科学;
  • 关键词

    灌注成像; 腮腺肿块;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