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骨质疏松症量表QLICD--OP(V2.0)的研制与考评
【6h】

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骨质疏松症量表QLICD--OP(V2.0)的研制与考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之处

1.3 研究内容

2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QLICD-OP量表的研制步骤

2.4 正式调查及量表考评

2.5 MCID制定

2.6 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命质量得分的影响因素

2.7 统计方法

2.8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QLICD-OP量表的研制结果

3.2 QLICD-OP量表的考评

3.3 MCID制定

3.4 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命质量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QLICD-OP量表的研制

4.2 QLICD-OP量表的考评

4.3 MCID制定

4.4 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命质量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4.5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骨质疏松患者生命质量量表研究现状

致谢

附录一 QLICD-OP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附录二:OP患者生命质量特异模块备选条目调查与访谈(病人)

附录三:OP患者生命质量特异模块备选条目调查与访谈(医生)

附录四 骨质疏松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OP(V2.OT)

附录五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英国发展版)

附录六 读研期间的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研制适合中国人群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LICD-OP),并进行信度、效度、反应度考评。采用QLICD-OP量表进行初步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同时结合SF-36量表,以锚为基础和以分布为基础的方法,制定临床最小显著差异(MCID)。 方法:通过复习文献,结合我国文化背景,提出QLICD-OP特异模块备选条目池,经专家筛选讨论后形成预调查特异性模块,将预调查的数据进行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患者重要性评分、医护人员重要性评分及因子分析,召开会议讨论,形成特异性模块,与共性模块结合组成测试版的QLICD-OP量表。通过调查127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对QLICD-OP量表进行信度、效度、反应度考评,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以锚为基础和以分布为基础的方法,制定临床最小显著差异,将测试版收集的数据再对特异性模块进行变异系数法、相关分析及因子分析,再次召开会议讨论,形成正式版QLICD-OP量表。 结果:⑴将预调查收集到的数据经过统计分析以及结合专家讨论筛选,形成14个条目的特异性模块,与慢性病的共性模块结合形成了测试版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OP。将测试版量表收集的数据,再次对特异模块进行讨论筛选,最终形成14个条目的特异模块。⑵对QLICD-OP量表考评:①信度:除了特异模块外,QLICD-OP量表各个领域的内部一致信度大于0.6;各个领域的分半信度在0.40~0.93之间,总量表内部一致信度为0.83,总量表分半信度为0.86;②效度:结构效度结果显示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特异模块领域相关系数较好,因子分析累积解释变异量为62.896%,提取5个公因子,大致与前面提出的理论结构基本相符。校标效度显示除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身体疼痛、情绪角色与共性模块的相关系数较低外,其它领域的相关系数为0.62~0.65;③反应度:结果显示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特异模块侧面领域的临床症状、药物副作用及特殊心理、共性模块及总量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SRM在0.5以上,说明QLICD-OP量表的反应度较好。⑶QLICD-OP量表的应用:①以锚为基础的方法制定的PHD、PSD、SOD、CGD、SPD、TOT的临床最小显著差异分别为11.10、3.42、5.86、6.74、1.06、4.20。以分布为基础的方法制定的领域PHD、PSD、SOD、CGD、SPD、TOT的临床最小显著差异分别为9.30、8.03、8.83、7.67、5.42、6.21。②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医疗形式及血清钙。 结论:QLICD-OP量表是根据我国的文化背景编制而成的,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可以用于测评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也可以被医护人员用于评价治疗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