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民日报》对抗日战争集体记忆的媒介建构——以抗战胜利纪念日为例
【6h】

《人民日报》对抗日战争集体记忆的媒介建构——以抗战胜利纪念日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媒介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报道

(二)媒介对抗日战争记忆的建构

二、研究问题和意义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集体记忆的研究

(二)关于战争记忆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及样本选择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人民日报》对抗战集体记忆的框架建构

一、研究类目建构

二、版面数据分析

(一)报道数量——“整十”周年报道数量猛增

(二)报道版位——报道新闻多居于次重要版位

(三)报道篇幅——以完整叙述为主兼顾受众需求

(四)报道体裁——多种体裁呈现立体化、多样化

(五)信息来源——来源多样相互印证、多维度展现

三、议题建构分析

(一)主题设置——建构主题明确

(二)图片内容——辅助增强效果

(三)议题设置——三大议题设置

小结

第二章 《人民日报》对抗战集体记忆的文本建构

一、语义建构分析——以“中国”“人民”“胜利”“抗战”“战争”为中心

(一)回忆型议题语义特征

(二)纪念仪式型议题语义特征

(三)启示呼唤型议题语义特征

二、情感建构分析——积极偏中性情感表征

(一)回忆型议题情感特征

(二)纪念仪式型议题情感特征

(三)启示呼唤型议题情感特征

三、话语建构分析

(一)回忆型议题话语特征——回忆性话语,简化易于记忆框架

(二)纪念仪式型议题话语特征——表意符号,塑造与延续记忆

(三)启示呼吁型议题话语特征——国际化话语,置于更深广的语境

小结

第三章 《人民日报》对抗战集体记忆建构的原因及影响

一、《人民日报》对抗战集体记忆建构的原因

(一)意识形态影响

(二)国际环境影响

(三)经济文化影响

二、《人民日报》对抗战集体记忆建构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主体记忆的延续

(二)意识形态的引导

(三)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小结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一)框架、文本逐层建构抗战集体记忆

(二)构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为主的记忆

(三)《人民日报》建构这样集体记忆的原因及影响

二、研究启示

(一)善用素材与方法,多层构建集体记忆

(二)受难与胜利话语交织,不间断唤醒重构记忆

(三)淡化政治意识色彩,强化集体价值认同

参考文献

附录 《人民日报》关于抗战纪念日报道样本内容编码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集体记忆是建构国家认同和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资源,而战争经历作为一种重要的集体记忆,其如何被构建与重构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如今我们大多数人只能从新闻报道中了解和认知相关的抗日战争信息。因此,研究重点放在中国传媒系统内的首要议程者----《人民日报》新时期以来在抗战纪念日的新闻报道情况的分析上,阐释《人民日报》在新闻报道的框架、文本和话语上是如何建构以及建构怎样的抗战集体记忆,以揭示《人民日报》为什么这样做和可能产生的影响,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客观地看待在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媒介话语对记忆再现与建构所造成的影响和厘清媒介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如何利用框架与方法来纪念历史、建构受众集体记忆的。
  本研究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人民日报》的框架建构,通过类目构建和内容分析,发现《人民日报》利用报道数量、版位、篇幅、体裁等,设置了回忆型议题、纪念仪式型议题和启示呼唤型议题的框架来重新解读抗战史实、建构受众的抗日战争记忆。其次,从微观上剖析新闻报道的文本特征,并借助于 ROST软件来分析文本数据,总结了报道文本的语义中心词汇,其中包括“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抗日战争”等语义之间的关系;其报道文本的情感态度为积极偏中性情绪倾向;从费尔克拉夫的文本、话语、社会实践三个向度对《人民日报》的报道内容进行话语分析,重点分析新闻话语的社会实践向度,发现其利用新闻话语通过制造与再造话语意义来构建受众对抗战的记忆,一方面将受难者话语纳入国家纪念的范围中,然后置于国际社会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大背景中;另一方面选择性遗忘国民党发挥的作用,对报道主题进行浓淡处理以强化群体认同,从而对读者对抗日战争事件的集体记忆形成了主导性诠释。通过宏观与微观角度对《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的框架建构和文本建构分析怎样建构和建构怎样的集体记忆后,重点分析了《人民日报》建构这种集体记忆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影响,阐释了《人民日报》新时期以来的新闻报道受到意识形态、国际关系和经济政策的影响来调整建构记忆的内容和方向,进而解释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人民日报》所建构出的抗日战争集体记忆会产生主体抗战记忆能够得到延续和保存、稳固和强化意识形态的引导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社会影响。对《人民日报》建构集体记忆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其用框架、文本逐层建构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为主的抗战集体记忆,认为能够向其借鉴善用素材与方法,使用受难与胜利话语,淡化政治意识色彩,强化集体价值认同的经验。但是作为受众也不能过度依赖媒介建构的抗战集体记忆,以免出现记忆危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