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牙髓干细胞体外三维培养扩增的实验研究
【6h】

人牙髓干细胞体外三维培养扩增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英文缩写一览表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人牙髓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第二部分人牙髓干细胞的体外三维培养扩增

全文总结

致谢

照片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牙髓干细胞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二细胞培养系统研究进展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展开▼

摘要

背景及目的: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未分化细胞,根据其来源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C)的研究由于受到伦理道德、种族观念的约束和潜在异体排斥反应的影响,其应用前景不是十分乐观。成体干细胞(adultstemcellsASC)因具有来源广泛、可塑性强、无排斥反应等优势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已经在机体几乎所有组织中发现了成体干细胞,其中包括骨髓、软骨、血液、血管、神经、肌肉、脂肪、皮肤、角膜、肠、肝脏以及胰腺等。 牙髓干细胞(dentalpulpstemcellsDPSCs)作为成体干细胞中较年轻的一员,于2000年首次由Gronthos等提出。他们把通过酶分离具有克隆形成能力的、高增殖率的人牙髓细胞命名为DPSCs。以后许多学者陆续发现人脱落的乳牙、猪、小鼠、大鼠等的牙髓中也有DPSCs的存在,并对其特性、定位、体外扩增进行了研究。DPSCs的发现,为牙髓损伤及修复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为牙齿组织工程学带来了突破性进展。 许多学者对DPSCs的特性、定位及扩增进行了研究,但常规二维(2-dimention2D)培养费时、缓慢、占用空间较大、容易污染,已经影响了牙齿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大规模扩增。近年发展起来的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otarycellculturesystemRCCS)和微载体(microcarrier)相结合的三维(3-dimention3D)培养方法,已广泛地应用于贴壁细胞的培养和扩增,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大规模扩增提供了可能。 微重力组织工程(microgravitytissueengineering)是近年来由美国空间生物技术研究人员开创的一个独特研究领域,其核心技术是利用转壁式生物反应器(rotatingwallvesselbioreactorRWVB)形成的模拟微重力(simulatedmicrogravity)环境,进行动物细胞的三维培养。旋转细胞培养系统又称转壁式生物反应器,利用RCCS进行动物细胞三维培养时,由于旋转过程中正常的重力向量持续随即化,使细胞处于一种模拟自由落体状态,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微重力环境,因此称之为模拟微重力。 本研究在对人DPSCs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的基础上,利用微载体在RCCS中进行三维培养,对其在体外的大规模扩增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1.在我科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并改进Gronthos等的方法,从成人健康的第二前磨牙中获取牙髓,用酶消化法和酶解组织块法进行原代DPSCs培养并常规传代。人DPSCs的鉴定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细胞克隆形成率(colonyformingunit-fibroblastCFU-F);(2)细胞免疫表型: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细胞vimentin(间充质细胞标志)、CD44(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标志)、nestin(神经嵴来源细胞标志)、desmin(肌细胞标志)、DSP(成牙本质细胞标志)、osteocalcin(钙化组织标志)的表达;(3)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肌细胞诱导和成牙本质细胞诱导。 2.人DPSCs的三维培养:将处理好的0.25gCytodex3微载体与50ml含1×105/mi第4代DPSCs的新鲜DMEM/F12(含15%FBS)混合均匀,装入经高压灭菌的HARV中,此时,培养基充满整个容器,无气泡,调整转速,使微载体不与器壁碰撞,不在中心聚集。整个装置放入37℃、5%CO2的培养箱中。常规换液。三维培养后,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CD44、GFAP、desmin和DSP的表达。 描绘细胞生长曲线:(1)二维培养:第4代DPSCs以1×105/mi的密度接种于24孔板中,每孔1ml,常规换液。培养基为DMEM/F12(含15%FBS)。每天将3孔细胞消化,台盼蓝染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活细胞数,取其平均数;(2)三维培养:每天在旋转状态下取样0.3ml。其中0.1ml用于细胞计数,样品沉淀,弃上清,沉淀中加入等量0.1%结晶紫(0.1mol/L柠檬酸)溶液,置37℃,30min后反复吹打,计数细胞核,即为活细胞数。其余用于倒置显微镜下形态学观察。 结果: 1.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的DPSCs,贴壁慢,生长慢,48h后呈克隆样生长,多数细胞为长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少数为多角形、纺锤状或椭圆形,90%汇合时常规传代。酶解组织块法原代培养的牙髓细胞为长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呈放射状排列。2.酶消化法和酶解组织块法培养的DPSCs的CFU-F分别为41克隆/104细胞和8克隆/104细胞。细胞免疫表型检测结果:vimentin、CD44、GFAP、nestin、osteocalcin阳性,desmin、DSP阴性。 3.DPSCs经成肌分化诱导,部分细胞胞体明显增大,约23d左右,有粗杆状的肌管样细胞形成,免疫组化检测有desmin的表达。 矿化液连续培养26d,DPSCs呈复层生长,形成细胞结节,并钙化,茜素红染色阳性,抗DSP阳性。 4.在三维空间培养,接种24h后,细胞大部分贴附于微载体表面,呈半球形,至第9d,长满微载体表面。三维培养后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CD44、GFAP、desmin和DSP的表达,和培养前一致。 在二维及三维空间培养描绘的细胞生长曲线图,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从成人健康的第二前磨牙牙髓分离到了具有克隆形成能力的DPSCs,经定向诱导,可分化为肌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性。 2.采用Cytodex3微载体和RCCS相结合的三维培养方法可以实现DPSCs的体外大规模扩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