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肝内大胆管旁肝组织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6h】

肝内大胆管旁肝组织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英文缩写词表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肝内大胆管旁肝组织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实验研究

第二部分邻近肝内大胆管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患者安全性的初步临床观察

全文结论

致谢

照片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经皮肝穿集束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的胆道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

硕士期间撰写文章

展开▼

摘要

一、背景:手术切除是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受肿瘤的大小、部位、数量、肝功能等的影响,只有不到30%的原发性肝癌和10%~20%的继发性肝癌有手术切除的机会[1,2]。目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是多种方法的综合性治疗,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则多采用以局部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3,4]。肝癌的局部治疗包括经肝动脉或门静脉的血管栓塞疗法和以无水酒精注射、冷冻、微波、激光、高强度聚焦超声以及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为主的间质消融疗法。由于肝癌的局部治疗损伤小、适应证宽、近期疗效明显,已广泛应用于肝癌的治疗;而RFA疗法是当今应用最广、发展最快的肝癌间质消融方法[5,6]。 射频消融技术从90年代初期开始用于治疗肝肿瘤,其原理应用了高温(>42℃)可以治疗肿瘤的研究成果。RFA治疗时通过插入射频针形电极达病灶内,局部产生90-110度高温,研究证明:高温可以直接造成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当温度不足以造成坏死时还可以导致另一种形式的细胞死亡,即凋亡。且经高温作用灭活后的肿瘤组织由于其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而具有瘤苗作用,可以进一步刺激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作用,从而发挥特殊的抗肿瘤作用。另外,由于肿瘤内的血管迂曲不规则,血流缓慢,且缺乏神经调节,使肝脏肿瘤瘤体加热后,热量散失较慢,故其升温较正常组织快,同时,加热后细胞内酸性代谢产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加强,这些特点也进一步加强了热疗对肿瘤的治疗。 RFA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肿瘤的新方法,在国内外临床实践中已得到认可[11],且具有微创、安全、简便、疗效确切、费用低、患者痛苦少等优点。但随着病例数的增多和技术的拓展,其并发症防治的问题已渐引起重视,但目前研究的重点还主要集中于对常见并发症如疼痛、发热、出血、气胸及胸腔积液的处理[11-16],对与RFA有关的胆道并发症的防治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RFA治疗肝肿瘤后的胆道并发症包括胆囊炎、胆管炎、胆道出血、胆漏、胆汁性腹膜炎。虽然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发生后的后果较严重。究竟距离大胆管多远行RFA才安全?距大胆管旁不同距离行RFA治疗对胆管有何影响?对机体有何影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程度如何?目前尚未见系统的研究报告和相关文献报道。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犬肝门部大胆管旁肝组织行RFA,评价胆管旁RFA治疗的安全性和安全距离极限,为减少这些特殊部位肿瘤的临床治疗并发症提供实验依据。并探讨临床上在这些特殊部位的肿瘤行RFA治疗的危险性及预防,以提高临床运用RFA时候在保证治疗疗效的前提下的安全性。 三、实验方法和结果:1.通过在彩超引导下穿刺到犬肝门部大胆管旁不同距离(Ⅰ组:距离胆管1.0mm~2.9mm;Ⅱ组:距离胆管3.0mm~4.9mm;Ⅲ组:距离胆管5.0mm~7.9mm;Ⅳ组:距离胆管8.0mm~10.0mm)的射频电极,并实施射频消融治疗,在犬肝脏内建立大胆管旁射频消融治疗的动物模型,应用彩超观察肝脏射频消融后影像学改变情况,观察治疗后犬肝功能变化、胆道并发症和胆管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动物对不同距离RFA治疗的耐受性有显著性差异。彩超提示肝脏射频消融前后胆管直径无明显改变;距胆管距离<3mmRFA,胆管损毁严重,并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致使实验动物死亡,且胆红素在术后较≥3mm情况下时明显升高。距胆管距离3mm~4.9mmRFA,胆管上皮细胞和胆管上皮下腺体在病理学检查中出现损伤。距胆管距离≥5mmRFA未出现并发症,胆管上皮细胞和胆管上皮下腺体在病理学检查中未见改变。 2.通过对14例肝门部或临近左右肝管的原发性肝肿瘤病人实施射频消融治疗,观察临床射频消融治疗大胆管旁肿瘤的疗效、并发症等临床资料。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临近大胆管旁(射频消融针远端距离胆管5~10mm)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无大血管的损伤、胆漏、胆管出血和胆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肝功能变化与远离大胆管旁(射频消融针远端距离胆管>10mm)的普通射频消融病例相一致。 四、结论:肝内大胆管旁近距离行RFA可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总的来说,对在距肝内大胆管≥5mm的距离上进行RFA治疗,对肝功能影响较远离肝门部小肝癌的治疗无明显差异,无并发症出现,是安全、可靠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满意,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