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益生菌对重型颅脑伤大鼠肠道吸收能力的影响
【6h】

益生菌对重型颅脑伤大鼠肠道吸收能力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一览表

声明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全文总结

致 谢

照 片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重型颅脑损伤后的肠内营养支持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目的:重型颅脑损伤后,由于肠道缺血缺氧,氧自由基和炎性因子大量产生,致肠上皮组织受损、细菌易位、肠动力不足,以上诸多改变造成了小肠吸收功能严重受抑。肠道吸收能力的下降不仅影响机体有效摄入所需的能量和营养,还可引起低蛋白血症、肠坏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等,显著增加伤后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研究显示:重型颅脑损伤后前5d的进食量与死亡率密切相关,摄入热量每公斤体重少于10kcal,死亡率就会增加30%-40%。因此,如何促进颅脑损伤后肠道吸收功能的恢复,改善颅脑伤后的低蛋白血症、恶病质等状况,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 近年来,益生菌在炎性肠病、肝硬化等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它是一类通过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对宿主产生有利影响的活的微生物。研究发现:益生菌可以保护肠屏障,抑制细菌易位,防治内毒素血症。但是,益生菌对重型颅脑伤后的吸收障碍有无作用,国内外文献鲜有报道。本实验旨在探讨在常规肠内营养液中添加益生菌,能否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的小肠吸收功能,并初步研究了益生菌促肠道吸收能力恢复的可能原因,以期为提升临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水平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将11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普通肠内营养组(A组,简称肠内营养组);普通肠内营养加益生菌组(B组,简称益生菌组);假手术组(C组)。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采用气动冲击的方法致重型颅脑损伤。假手术组仅开左侧项骨骨窗无脑损伤。创伤后约4h灌胃。肠内营养组给予三九全营素,喂养量为125kcal/(kg d),一天3次,每次4ml。益生菌组在三九全营素中添加贝飞达(系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制成的三联活菌制剂),剂量为700mg/( kg.d),喂养量及次数同肠内营养组,其余时间自由饮水。假手术组麻醉苏醒后自由饮食。创伤后3d、7d、14d三个时相点分别收集大鼠的血、尿、粪便及肠黏膜进行指标检测。通过动态观察D-木糖、血清胆固醇、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及体重的变化,研究了益生菌能否促进重型颅脑伤后三大营养物质的吸收,并从肠道菌群、肠绒毛高度、表面积、肠黏膜二糖酶(乳糖酶、麦芽糖酶)、Na+-K+-ATP酶及小肠墨汁推进实验等方面探讨了益生菌改善肠道吸收能力的可能原因。数据以均数加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f检验,P<0.05为相差显著。 结果: 1.益生菌对肠道吸收能力的影响 1.1木糖量变化 伤后3~7d,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的血清及尿木糖吸收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5)。 同肠内营养组相比,益生菌组血清及尿木糖水平在伤后各时相点均明显较高(P<0.05,P<0.01)。益生菌给予3~14d后,血清木糖含量平均提高了12%。 1.2蛋白质消化率变化 伤后2w内,大鼠蛋白质消化率明显降低。创伤后3d,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蛋白质的吸收仅为假手术组的51,7%和61.3%(P<0.01),伤后7~14d,两组蛋白质消化率有所增加,但同假手术组相比仍有明显差距(P<0.01)。 伤后3d、7d、14d,益生菌组的蛋白质的消化率较肠内营养组分别增加了15.6%,25%,30%(P<0.01)。 1.3血清胆固醇变化 与假手术组相比,肠内营养组、益生菌组的胆固醇水平在伤后3d明显降低(P<0.01),伤后第7d,两组达到假手术组水平。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相比,胆固醇含量在整个观察期内均无显著差异(P>0.05)。 1.4体重变化 创伤前,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的体重无差异(P>0.05),创伤后各时相点,两组体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伤后14d,益生菌组与肠内营养组相比,体重下降的幅度较小(P<0.01),两组体重分别减轻了(36.07±6.13)g和(29.43±5.09)g。 2.益生菌影响肠道吸收能力的因素 2.1肠道菌群的改变 2.1,1大肠杆菌伤后2w内,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的大肠杆菌数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P<0.01)。益生菌能够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伤后3~14d,大肠杆菌的水平比肠内营养组平均下降了10.4%(P<0.01)。 2.1.2厌氧菌同假手术组相比,肠内营养组、益生菌组的乳杆菌、双歧杆菌、梭杆菌、类杆菌含量在脑损伤后2w内均明显降低(P<0.01)。 伤后3d,益生菌组的乳杆菌水平高出肠内营养组12.6%(P<0.05),类杆菌增加了10.8%(P<0.05),伤后7~14d,两组乳杆菌、类杆菌的数量无差异(P>0.05)。益生菌组的双歧杆菌含量在伤后三个时相点均高于肠内营养组,平均增加了9.1%(P<0.05)。 2.1.3肠球菌脑损伤后3d,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肠球菌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伤后7~14d,肠内营养组与假手术组无差异(P>0.05),益生菌组则高于假手术组(P<0.01,P<0.05)。肠内营养组日益生菌组相比,整个观察期内肠球菌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2.2肠绒毛的高度、表面积 同假手术组相比,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的肠绒毛高度在2w内显著下降(P<0.01)。益生菌添加3~7d后,绒毛高度比肠内营养组平均增加了12,6%(P<0.05),喂养14d后,两致伤组绒毛高度无差异(P>0.05)。 伤后1w,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肠绒毛表面积较假手术组迅速将低(P<0.01)。普通肠内营养喂养14d,绒毛面积为假手术组的76.2%(P<0.01)。添加益生菌14d,表面积达到假手术组的93%(P>0.05)。益生菌组同肠内营养组相比,绒毛表面积在伤后3d、7d、14d分别提高了40%,32%及21.9%(P<0.05,P<0.01)。 2.3双糖酶及Na+-K+-ATP酶变化 伤后2w内,乳糖酶、麦芽糖酶、Na+-K+-ATP酶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肠内营养组与益生菌组相比,整个观察期内三种消化酶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益生菌组的乳糖酶、麦芽糖酶水平同肠内营养组相比有增高的趋势。 2.4小肠推进率变化 创伤后7~14d,小肠推进率均明显降低(P<0.05),肠内营养组与益生菌组相比,小肠传输速度整个观察期内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重型颅脑损伤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的吸收明显下降,益生菌可以显著提高小肠对糖、蛋白质的吸收。糖吸收在颅脑损伤后2w已基本恢复:蛋白质的消化率虽明显提升,但在2w内仍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益生菌促脂肪吸收的作用较弱。此外,益生菌还可减轻体重下降的程度,间接证实由于营养成分吸收增加,从而减缓了体重下降的趋势。 2.益生菌提高肠道的吸收能力可能通过调节菌群失调和增加小肠绒毛的表面积实现。益生菌的添加使厌氧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的数目增加,大肠杆菌减少,肠道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利于小肠吸收功能的恢复;增加的表面积可以充分利用更多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了营养素的吸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