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T MRI对比增强成像评估冠状动脉及肺静脉的临床应用研究
【6h】

3T MRI对比增强成像评估冠状动脉及肺静脉的临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前 言

第一部分 3T 磁共振全心对比增强冠状动脉成像检测冠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第二部分 呼吸运动适应参数对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第三部分 3T 磁共振与双源CT 评估健康人肺静脉与左心房关系的比较研究

全文总结

致 谢

文献综述 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在校期间完成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背景:
   当今,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杀手,具有高发生率及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尽管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仍然被公认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其自身的有创性,X 线辐射剂量难以控制以及难以直观显示管壁改变等因数,临床应用上的弊端也逐渐显示,因此,急需一种无创性影像技术,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信息。
   64 排CT及后64 排Ct技术,如双源CT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及320排Ct技术的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传统冠脉造影用于诊断,已成为冠心病检测的重要手段,但其辐射剂量也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3T MRI 随着软硬件技术的进步,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已经逐渐发展起来,磁共振自身无创、无辐射的优势成为很多研究者们注目的焦点。出现了许多新的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包括了近期出现的最具潜力的自由呼吸状态下超高场全心对比增强冠状动脉成像(3.0-Tcontrast-enhanced whole heart coronary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CMRA)方法。
   多种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为了减少和避免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很早就有人提出了并行采集技术,该技术也显示了很强的生命力,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呼吸伪影的问题。但由于冠状动脉复杂的解剖特点及心跳运动特征、呼吸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冠状动脉的远端及小分支的显示仍不理想。因此,成像参数的进一步改进及技术上的完善仍是影像工作者目前主要的任务。
   此外,房颤也成为现在心血管研究的重点,其由于发病的不规律性及复杂性,给临床造成了一定的诊断困难。肺静脉与左心房的关系成为临床上诊断是否房颤的重要依据。观察肺静脉与左心房的检查方法很多,其中由于多排CT及DSCt技术的成熟,在一次心血管成像中除了可以观察冠状动脉情况之外,还可以观察肺静脉与左心房的关系,通过三维立体的后处理技术直观的为临床提供诊疗思路,为射频消融术前准备提供了很好的影像资料,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手段。但是由于其辐射剂量过高以及多量对比剂注入的问题,新的尝试—磁共振成像技术应运而生。本研究主要应用了自由呼吸状态下3T MRI 全心对比增强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可以同时观察冠状动脉、肺静脉与左心房、心肌运动能力、心脏瓣膜开放及运动幅度等。
   目的:
   1.比较3T磁共振全心对比增强冠状动脉成像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对可疑冠心病检出的结果,讨论3T全心对比增强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2.探讨在全心对比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中,呼吸运动适应(RespirationMovement. Adaptation,Resp Move. Adapt)参数的使用与否对呼吸平稳患者成像质量的影响。
   3.比较磁共振与双源CT在评估左心房与肺静脉关系中的应用,探讨3T磁共振评估左心房与肺静脉关系的可行性。
   方法:
   1.第一部分:采集2010年4月至2010年6月间可疑冠心病患者30例,其中26例成功完成CMRA 检查,CMRA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别在一周内完成。CMRA 检查应用了心电门控、呼吸门控、反转回复序列、分段梯度回波序列,0.2mmol/kg 莫迪斯以0.3mmol/s 速度注入,延迟60s 以同样速度注入生理盐水15ml。以传统冠脉造影为金标准,以定量的方式应用统计学软件绘制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观察曲线下面积,推测CMRA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定性方式应用kappa 一致性检验显示两种方法检查结果的一致性。
   2.第二部分:应用3.0T 磁共振扫描仪对34名(男14例,女20例;平均年龄43±9岁)志愿者进行全心对比增强检查,其中3例志愿者因检查途中出现严重心率失常放弃检查;2例受试者因幽闭恐惧症放弃检查;2例检查中呼吸不能配合,图像质量出现严重伪影,冠状动脉未显示;1例静脉注射泄露成像失败,最后26名志愿者(男9例,女17例,平均年龄41.8±16.4)成功完成检查。应用序贯抽样方案分为A和B两组,每组13名志愿者。A组(n=13)使用呼吸运动适应参数(Resp Move. Adapt),B组(n=13)不使用该参数。应用两样本U 检验及χ2 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成像质量及段落显示率。
   3.第三部分:于2009年9月-2010年5月间纳入正常志愿者64例,其中包括磁共振组(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受试者32例,采用3T磁共振全心对比增强成像技术成像;双源CT组受试者32例,其来源于进行双源CT冠状双源CT动脉成像检查的体检者。采集图像传输到双源CT后处理工作站MMWP进行MPR、VRT后处理,分别测量肺静脉的数量、各支肺静脉长径、宽径、及面积大小,并在冠状位、水平位测量各支肺静脉长径与X轴的夹角,来观察和测量左心房与肺静脉间的解剖关系,所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组间潜在影响因素:年龄、性别、肺静脉开口大小及在水平面、冠状面上与X轴之间的夹角进行分析。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磁共振冠脉成像相对于金标准在患者、各支血管、段落上的正确率分别为84.5%、78.3%、87.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8%、81.1%、91.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5%、80.6%、90.3%。ROC 曲线下面积为0.83,kappa值为0.668,p值为0.001。
   3T 磁共振全心对比增强冠脉成像段落显示率为:右冠状动脉为86.2%;左主干显示率100%;前降支显示率98.5%;回旋支85.9%。图像质量病人数 I级图像个数为0,II级图像质量有1个,III级图像个数有8个,IV级图像质量有17个。
   2.使用参数组(A组)与不使用参数组(B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6.00,P=0.034),右冠状动脉节段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5,P=0.012),前降支节段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4,P=0.016),回旋支节段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9,P=0.135)。组间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磁共振组与双源CT组两组间年龄、性别统计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查方法中肺静脉无变异,均是四支。右上、左上、左下肺静脉长径、宽径、面积两种方法测量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下肺静脉有关长径、宽径的测量,磁共振与双源CT两种方法测量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面积测量P<0.05,差异有统计学。水平面、冠状面与X 轴间夹角,两种检查方法测量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3T 磁共振全心对比增强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达到临床医学诊断要求,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一种绿色筛选方法。
   2.在3T 全心对比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中,对于呼吸平稳的患者,不使用RespMove. Adapt 参数成像的质量优于使用该参数。
   3.3T 磁共振评价左心房与肺静脉间关系上,与双源CT 有很好的一致性。得出3T磁共振全心对比增强冠状动脉成像一次性检查同时观察冠状动脉、瓣膜、心肌及肺静脉与左心房关系的可行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