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军事生物科技发展与“生物非致命”作战战略研究
【6h】

军事生物科技发展与“生物非致命”作战战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4研究成果

第二章 生物科技发展及其对军事领域的影响

2.1生物科技的发展

2.2生物科技在军事领域的运用

2.3军事生物科技发展及其对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影响

第三章 “生物非致命”作战概念的提出及理论研究

3.1“生物非致命”作战概念的界定

3.2“生物非致命”作战的理论基础——“制生权”

3.3“生物非致命”作战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第四章 “生物非致命”作战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4.1研究方法和结果

4.2“生物非致命”作战建设必要性分析

4.3 “生物非致命”作战建设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 “生物非致命”作战建设策略构想

5.1“生物非致命”作战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5.2“生物非致命”作战建设的重点方向和核心技术

5.3“生物非致命”作战建设的战略构想

5.4 风险评估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国内外军事生物科技发展与生物非致命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生物科技从技术要求到应用策略逐渐具备了一系列针对人、研究人、操控人的新特征、新规律,并带来了军事领域的新功效和新价值,为此,军事生物科技的发展已经逐步在生物超微领域形成了新的技术汇聚,有望开辟全新的生物微观作战空间,势必对传统的作战理论、作战方式及作战效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课题通过追踪国内外军事生物科技发展前沿,结合现代战争最新的作战特点和要求,总结了战争发展演化的一般规律,科学地预判了未来作战的发展方向,在未来军事技术领域将形成以军事生物科技为主导的新的技术汇聚工程,开辟以生物超微信息为靶点的生物微观战场,并带来新的制权争夺和作战理论、作战模式的变革。课题首次系统全面地提出了未来战争将围绕生命微观空间而展开的“生物非致命”作战的思想、特征及内涵,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数学模型的构建科学地论证了“生物非致命”作战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确立了生物非致命作战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要以“制生权”理论为指导,遵循“政治上支持,理论上可行,技术上可靠,安全上有保障”的四条基本原则,树立超前的“生物非致命”作战新观,学科发展上优先构建生物军事学学科创新体系,技术上明确“生物非致命”作战建设的基本要素,人才建设方面完善相关培养体系,策略层面形成兼具攻防一体的适应未来作战模式的生物防御盾牌,最终形成以军事生物科技为主导的汇聚科技,建设以维护生物超微信息为中心的“生物非致命”作战体系,在未来生物科技军事化应用迅猛发展的时代,占领致胜先机,赢得下一轮军事变革的制高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