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漫瀚调的文化交融性
【6h】

论漫瀚调的文化交融性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漫瀚调民俗活动的文化交融性

第二章漫瀚调艺人传承的文化交融性

第三章漫瀚调音乐本体的文化交融性

结语漫瀚调文化融合性的继续整合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展开▼

摘要

内蒙古西部鄂尔多斯准格尔地区是“中国漫瀚调之乡”,在这里广为流传的漫瀚调是鄂尔多斯民间音乐里的一朵奇葩。漫瀚调的产生、发展是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音乐文化与晋西北、陕北汉族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相交融的产物。本文通过运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以及综合运用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语言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阐明了漫瀚调的“文化交融性”,详细论述了漫瀚调的生成背景、传承背景以及音乐本体等方面的多元文化交融性,力求对漫瀚调有更深入地认识。 第一章漫瀚调民俗活动的文化交融性。论述了漫瀚调生成的文化背景和民俗背景,通过考察“黄土高原文化圈”的历史背景、语言、地名称谓、风俗习惯和民间艺术等,呈现了漫瀚调生成的文化渊源。说明了漫瀚调拥有深厚的民俗背景,其生成和发展深受鄂尔多斯蒙古族歌唱习俗和晋、陕汉族歌唱习俗的影响,体现了漫瀚调民俗活动具有的文化交融性。 第二章漫瀚调艺人传承的文化交融性。艺人在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音乐文化的发展轨迹与艺术特征。本章阐述了漫瀚调艺人的社会地位和民俗意义及其传承作用和交融意义。通过剖析漫瀚调民间艺人的传承与发展情况,使得漫瀚调中的文化交融特点得到更加清晰的体现。 第三章漫瀚调音乐本体的文化交融性。主要论述漫瀚调与鄂尔多斯短调民歌、晋陕民歌、二人台,在旋法、曲体结构、演唱形式、伴奏器乐等音乐本体形态方面的交融性。阐述了漫瀚调歌词的组织形式及其与晋陕民歌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漫瀚调的曲调和歌词的构成特点,以及与蒙、汉音乐文化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漫瀚调在音乐形态方面的文化交融性。 第四章漫瀚调文化融合性的继续整合。论述了漫瀚调在传承方式、表演形式、伴奏乐器等方面的变化,从而探讨了漫瀚调的文化交融性的继续整合的可能性。 探讨漫瀚调“文化交融性”的学术价值与理论意义如下:1.为深入研究漫瀚调乃至整个鄂尔多斯音乐,探索其发展和演变规律,提供有力的科学材料和实证依据,进一步推动学界在此方面的研究。 2.漫瀚调是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通过研究它的交融特点,可以认识在文化交融过程中新乐种的形成情况。进一步论证新乐种的产生除以其深厚的民族本体音乐文化为基础外,还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借鉴有一定的关联。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对其他文化交融地带的“特殊”音乐品种的认识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