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楚雄彝族活态史诗研究——以《梅葛》为对象
【6h】

楚雄彝族活态史诗研究——以《梅葛》为对象

代理获取

摘要

“梅葛”作为原始性史诗,产生于原始民族形成时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梅葛”逐渐成为民族认同和民族识别的文化符号,同时,也成为传承文化知识、构建信仰体系、规范个体行为的特殊方式;作为口耳相传的创世史诗,它的“活态性”在于始终与当地彝族的生产生活相互融合,一方面,在演化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将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其中,同时,通过特定场合的反复展演,强化习俗的社会规范性,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古史歌,一方面,它以神话的形式折射出远古彝族先民的社会生活及其历史发展进程,揭示万物起源、民族的兴起、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另一方面,通过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史诗演变成为一种历史化的动态过程,一个不断增益的过程。如“狩猎畜牧”、“农事”、“盐”、“蚕事”等活动,是一个历史发展中的实践活动,而“婚事与恋歌”与“丧葬”部分,则是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这就使“梅葛”随着历史的发展内容不断充实,最终具备了一种民族文化“百科全书”的性质,成为本民族的根谱。
  “梅葛”作为特殊民俗环境下的产物,它的民俗文化场在于婚丧礼俗、年节祭礼等各种仪式场合和娱乐场域中,这些特定的民俗环境是它赖以生存和传承的土壤,一旦民俗环境发生变化,史诗的传承就丧失了依托,走向式微。“傩”作为一种古老的仪式,蕴含了丰富的符号象征,如颂词、咒语、道具、服饰、行为、舞蹈等等,这些符号共同构成了一个仪式象征体系,通过这个象征体系实现人、神的交流。彝剧的产生也是一样,脱胎于民族的古文化,在梅葛文化的熏陶、感染下吸收其中的故事情节、艺术手法、表演形式等等,实现了由史诗到戏曲的文化跨越,充实着民族文化内容,为梅葛文化在新时期的更新、保护与发展提供可行的生存策略。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梅葛”作为活形态史诗的现实生存状况,分别从“梅葛”的仪式层、内容层、表现方式层作为切入,通过梅葛的民俗场的宗教特征、文化符号特征揭示梅葛生存的文化语境特点,文章的最后,就“梅葛”在社会大变革的危机下的生存提供若干建议和看法,从傩文化和现代彝剧角度以期开辟史诗发展的新路径。

著录项

  • 作者

    李一秀;

  •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 学科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朱崇先;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诗歌;
  • 关键词

    史诗; 彝族; 社会转型; 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