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会建设研究——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
【6h】

西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会建设研究——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导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新农村社会建设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西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会建设的相关涵义及意义

一、西北地区

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涵义和特点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五、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建设

第二节 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依据

一、新农村社会建设是“和谐”展的要求

二、新农村建设是民族平等的内在要求

三、从辩证法看待新农村建设

第二章 天祝藏族自治县社会概况及新农村社会建设

第一节 天祝藏族自治县新农村社会概况

一、天祝藏族自治县概况

二、天祝藏族自治县农业和农村概况

第二节 天祝藏族自治县“十一五”期间新农村社会建设情况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形势

二、教育事业发展

三、文化体育事业

四、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

五、农村旅游事业

第三章 天祝藏族自治县新农村社会建设对比与问题

第一节 天祝藏族自治县新农村社会建设新旧对比

一、村镇建设

二、农村特色种植、养殖业

三、农村医疗卫生

四、农村小康综合评价

第二节 天祝藏族自治县新农村社会建设中的经验与困难

一、天祝藏族自治县新农村社会建设中取得的经验

二、天祝藏族自治县新农村社会建设中存在的困难

第四章 完善天祝藏族自治县新农村社会建设的思考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第二节 完善天祝藏族自治县新农村社会建设的建议

一、增加对新农村社会建设的投入

二、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三、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四、切实提高新农村文化建设水平

五、加强环境保护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总共有56个民族,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山区,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牧区,从事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在民族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关到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利益。推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不仅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全局,而且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我国西北地区是“三农”及生态问题等各种矛盾最集中、最突出、最普遍的地区,民族地区更是如此。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滞后,科学事业发展缓慢,文化教育水平低,人口素质低且增长过快,思想观念落后,医疗卫生状况差,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地区和重点地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民族地区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地区的经济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巩固和发展我国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以及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天祝藏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设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天祝藏族自治县2005年末总人口212957人,有藏、汉、土、回、蒙古、满、东乡、裕固、维吾尔、苗、壮、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的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但没有统一的建设模式可循,各个地区都应该根据本地的特殊情形规划建设方案。像天祝藏族自治县这样的西北民族地区,其农业在生产条件、生产方式、生产工具、基础设施、农业市场、农村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制度、城镇化和工业化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现状和特点。这些现状和特点决定了这一地区的社会建设必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基本要求,从地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特殊性出发,探索建设模式,寻找建设重点,设计建设方案。在新农村建设中,天祝藏族自治县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全面开展新农村社会建设,投资加大,民生问题得到普遍重视,农村科教文卫事业获得前所未有的进步与发展,新农村社会建设初见成效。通过“十一五”以来的新农村社会建设,天祝藏族自治县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存在困难和问题。本文以天祝藏族自治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建设为切入点,对比了天祝藏族自治县农村新农村建设前后的社会现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下一步建设新农村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天祝藏族自治县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建设带来一定的参考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