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疆粉红椋鸟的繁殖生态及迁徙扩散的初步研究
【6h】

新疆粉红椋鸟的繁殖生态及迁徙扩散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概述

第二节 本研究意义及目的

第二章 粉红椋鸟繁殖行为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地自然概况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结果

第五节 讨论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新疆地区粉红椋鸟迁徙扩散的遗传学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及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结语

第一节 粉红椋鸟治蝗效益评价

第二节 粉红椋鸟人工招引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粉红椋鸟(Sturnusroseus)属雀形目(Passeriformes)椋鸟科(Sturnidae)。每年5月粉红椋鸟都会到新疆进行繁殖并以蝗虫为食,据统计每只粉红椋鸟在一个繁殖季节可控制蝗害面积近1330m2,因而对草原蝗害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新疆早在1975年就开始人工建立粉红椋鸟繁殖点,但每年都会有建巢点无鸟或粉红椋鸟选择建巢点附近的自然巢进行繁殖的情况。不仅没有起到良好的招引效果,反而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鉴于此,本文对粉红椋鸟的繁殖生态及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如下:
   1.粉红椋鸟的巢以植物性材料为主,包括手套、棉花、线绳等少数人工制品也被用在离居住点较近的巢中。
   2.两年的观察发现,粉红椋鸟很少弃巢,其营巢损失率仅为6.67%,高的营巢成功率是保证粉红椋鸟顺利繁殖的关键。
   3.新疆地区的粉红椋鸟一般在5月中旬迁入,5月底至6月初进行产卵。窝卵数2~9枚,其中3~6枚的占91.43%,平均窝卵数为4.36±0.54枚。整窝雏鸟出壳需3~4天,孵化期约为14~17天。
   4.粉红椋鸟的觅食范围在4km~20km不等,多在草原地带,主要以直翅目昆虫为食,雏鸟所食蝗虫数量占食物总量的94.07%。
   5.亲鸟有较强的警惕性,在附近飞行20s至3min确定安全后才入巢育雏。
   6.雏鸟的体重和跗趾长在出壳后11天后增长趋于平缓,雏鸟在17日龄左右开始跟随亲鸟学习飞翔。
   7.微卫星等位结构频率显示,研究种群在全部位点上具共享的等位基因的同时还具有独享的等位基因,说明这些种群具有共同的起源,且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五个点的样本中除阿勒泰吉木乃县(AJ)繁殖点外,均显示出较高的期望杂合度、等位基因丰富性和基因多样性。
   8.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值均未达到Fst>0.15的极大差异水平,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受实际繁殖点间距离的影响较小。阿勒泰吉木乃县(AJ)与其他四个地点相比Fst值较高均大于0.089,且非常显著(P<0.01),说明阿勒泰吉木乃县(AJ)种群不同于其它四个种群,有可能是一个境外群临时迁移而来。阿勒泰哈巴河(AH)和哈密伊吾县(HM)种群都有固定的迁徙方向。另外,阿勒泰哈巴河县(AH)与伊犁尼勒克县(YN)、哈密伊吾县(HM)与伊犁伊宁县(YY)、伊犁伊宁县(YY)与伊犁尼勒克县(YN)之间相互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