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冀蒙交界区民族村经济发展与文化互渗——以河北省察汗淖尔民族村为例
【6h】

冀蒙交界区民族村经济发展与文化互渗——以河北省察汗淖尔民族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

二、蒙古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第二节 主要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实地调查

第二章 鸡鸣三省之地——河北省尚义县概况

第一节 地理概况

第二节 历史沿革

第三节 尚义县蒙古族溯源

第三章 稳中求变——察汗淖尔民族村生计方式变迁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察汗淖尔民族村概况

第二节 生计方式变迁与民族村的经济发展

一、传统的生计方式——畜牧业

二、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及劳务输出

第四章 察汗淖尔民族村的文化保留

第一节 语言使用情况

第二节 族际通婚与通婚态度

第三节 蒙古族风俗习惯的保留与改变

一、建筑与居住格局

二、饮食与服装

三、婚丧嫁娶与传统节日

第四节 蒙古族文化保留与蒙汉文化互渗

第五章 察汗淖尔民族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基础建设与社会事业建设问题

一、饮用水问题

二、教育、医疗问题

第二节 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三节 农村空洞化问题

一、农业生产的困境

二、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

三、村干部老龄化问题凸显,干部选举困难

第四节 蒙古族自身发展的困境

一、人口负增长:生育率低,迁出率高

二、民族文化继承面临挑战

第六章 察汗淖尔民族村发展思路探索

第一节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打好基石

一、道路交通建设

二、饮水工程建设

第二节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整合优势发展生态经济

一、生态农业建设

二、生态旅游业建设

第三节 大力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努力扭转人口减少局面

一、加强宣传,鼓励优生优育

二、拓宽青年就业渠道,鼓励回乡创业

三、关心留守老人与儿童问题

第四节 着力完善村级组织建设

第五节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一、加快民族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二、开展群众性少数民族文化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之一。从2005年开始,各地开展了许多具体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许多民族村也由此走上了改革发展之路并取得显著成果。在民族村落的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渐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由简单套用他人模式向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模式的变化与其民族文化价值观有着重要关系。二者既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也有可能互为桎梏,阻碍少数民族的现代化进程。
   河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其北部处于农耕与牧区过渡地带,也是省内蒙古族的主要生活区域。处于冀蒙交界这一区域的民族村发展有其自身的特色。近年来,该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其发展之路有很多值得学习和思考的地方。本文选择位于河北西北部尚义县的察汗淖尔蒙古族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人物访谈等研究方法,描述了蒙古族村的发展概况、主要经济发展模式及民族文化保留情况,探讨由经济发展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旨在通过探讨察汗淖尔民族村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保留情况,分析其社会经济变化与蒙汉不同文化价值观的互渗关系,找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以期对河北省内及类似区域的少数民族经济与文化事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选题缘由、意义与研究方法,梳理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第二章概述尚义县的基本情况,介绍了该县蒙古族的来源与现状;第三章描述察汗淖尔民族村生计方式的变迁及经济发展情况,并分析了村民们生计方式改变的原因;第四章讲述民族村蒙古族文化的现状及保留情况,并分析了蒙汉文化互渗现象;第五章总结了察汗淖尔民族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第六章针对出现的种种问题,经过认真研究和思考,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可行性建议,以期对于少数民族自身发展有所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