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叶广芩与张爱玲家族小说比较研究
【6h】

叶广芩与张爱玲家族小说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的相关动态

三、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叶广芩和张爱玲的家族小说创作

一、家族小说概说

二、叶广芩的生平与创作

三、张爱玲的生平与创作

第二章 贵族家世与家族小说

第一节 家世与文学的背景

一、贵族家世对叶广芩家族小说的影响

二、贵族家世对张爱玲家族小说的影响

第二节 对没落家族文化的批判与眷恋

一、眷恋与突围

二、“恶之花”与“家园幻梦”

第三章 女性作家的书写

第一节 女性作家视角

一、家族小说中的女性权力

二、女性形象的塑造

第二节 历史、文化角度

一、以女性意识看贵族文化

二、以女性意识看儒家文化

三、以女性意识看民俗文化

第三节 人性关怀角度

一、人性关怀的解读方式

二、人性关怀的表达方式

三、人性关注的立足点

第四章 民族文化的再现

第一节 京旗满族文化

第二节 “簪缨望族”文化

第五章 艺术风格

第一节 “我”与“他者”的叙事

一、叶广芩小说中“我”的叙事

二、张爱玲小说中“他者”的叙事

第二节 人物形象

一、叶广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二、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第三节 语言风格

一、叶广芩与京腔

二、张爱玲与“张腔”

结语

一、民族与民族文化的不同

二、作家的经历与家族的历史不同

三、作家在场与不在场的真实感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以叶广芩和张爱玲的家族小说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切入文本,着重在作家经历与创作、主题意蕴、满汉文化、女性作家的书写、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旨在全面准确地把握叶广芩和张爱玲的家族小说的内涵和实质,探究家族文化对中国现当代作家创作及人格的深层影响,并为家族小说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和参照。 本论文以家族为主题,分为七个部分对叶广芩和张爱玲的家族小说加以论述与研究。引言是本论文的研究前提和论证的出发点。正文的五章分别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对叶广芩和张爱玲的家族小说进行研究。结语是对正文的总结,并确定叶广芩与张爱玲两位女性作家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位置,揭示民族比较研究对当下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引言部分是选题意义、研究动态、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概述。 第一章介绍现代家族小说及叶广芩、张爱玲的生平与创作。本章重点论述相同或相近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对其家族小说创作的影响。 第二章贵族家世与家族小说。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是家世与文学的背景,二是对没落家族文化的批判与眷恋。两位作家虽然出生于不同的时代,但其家族小说都表现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精神家园的执着追求,对贵族生活的批判与眷恋。叶广芩通过对落魄贵族心理变化的描写来剖析人性,富于历史感和真实性;张爱玲主要通过描绘人物的特性来展现小说的主题,突出人性的邪恶与扭曲,富于苍凉感,故事大多属于虚构,在虚构的故事中揭示人性,表现虚无。 第三章女性作家的书写。叶广芩和张爱玲两位作家善于从女性的角度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在她们的作品中或多或少的都带有自身及自己家族的影子,以女性作家的视角关注历史和文化,关注人性。女性性别的独特性,致使她们更多的关注女性的生活体验以及情感经验,注重在作品中传达女性的精神需求,并有其区别于男性文化语言的独特性,渗透出鲜明的女性色彩。 第四章民族文化的再现。作为一个满族作家,叶广芩是满族皇族叶赫那拉氏的后代,生长于京旗望族之家,所处的生长环境和家族背景不可避免地带有满族文化特点。张爱玲是汉族人,是权倾朝野的李鸿章的后代,生于“簪缨望族”之家,从小就受到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本章通过京旗满族文化与“簪缨望族”文化的对比进行比较研究。 第五章艺术风格。叶广芩与张爱玲家族小说分别表现了京味和海派、“张腔”与京腔不同的艺术风格,她们的家族小说分别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叙事模式与结构。叶广芩和张爱玲的家族小说中都塑造了形态各异,性格丰富的人物形象。叶广芩深受传统京剧的影响,用京剧的手法刻画人物;张爱玲深受鸳鸯蝴蝶派通俗小说的影响,她是用通俗小说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同时又运用了许多现代派技法。 结语部分是对正文内容的总结归纳,并指出这种比较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著录项

  • 作者

    代娜新;

  •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 学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赵志忠;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儿童文学;散文;
  • 关键词

    叶广芩; 张爱玲; 家族小说;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