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香蕉叶鞘腐败病病原菌鉴定及其拮抗菌的筛选
【6h】

香蕉叶鞘腐败病病原菌鉴定及其拮抗菌的筛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文献综述

1.1 香蕉叶鞘腐败病的研究现状

1.1.1 症状及发生特点

1.1.2 发病条件

1.1.3 防治技术

1.1.4 类似香蕉叶鞘腐败病病害的相关报道

1.2 红树林及红树林环境的微生物多样性

1.2.1 红树林及其功能

1.2.2 红树林环境的微生物多样性

1.3 红树内生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生物活性物质多样性

1.4 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计数法应用概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香蕉叶鞘腐败病病原菌的鉴定

2.1.1 香蕉叶鞘腐败病害的发生情况调查

2.1.2 香蕉叶鞘腐败病菌的分离

2.1.3 致病性及寄主范围测定

2.1.4 病原菌鉴定

2.2 红树内生细菌资源的调查

2.2.1 培养基

2.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3 供试红树植物

2.2.4 红树样品的消毒和制备

2.2.5 红树内生细菌总量与可培养细菌数量的时空变化调查

2.3 拮抗香蕉叶鞘腐败病菌的红树内生细菌菌株筛选、鉴定

2.3.1 培养基

2.3.2 供试植物病原菌

2.3.3 菌株发酵培养及发酵液预处理

2.3.4 拮抗菌的筛选-平板对峙法

2.3.5 拮抗菌株Aec23的鉴定

2.3.6 拮抗菌株Aec23的无菌上清液的活性检测

2.3.7 拮抗菌株Aec23抗菌物质的硫酸铵沉淀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香蕉叶鞘腐败病病原菌的鉴定

3.1.1 香蕉叶鞘腐败病害的发生情况调查结果

3.1.2 香蕉叶鞘腐败病病原菌的分离

3.1.3 致病性和寄主范围测定

3.1.4 培养性状及形态特征

3.1.5 生理生化试验

3.1.6 16S rDNA基因扩增、序列分析

3.2 红树内生细菌资源调查

3.2.1 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计数法测定红树内生细菌总量的可行性

3.2.2 同一红树的内生细菌总量及其可培养细菌数量的时空变化

3.2.3 不同红树同一部位的内生细菌总量及其可培养细菌数量的比较

3.2.4 红树内生可培养细菌与其总量的比较分析

3.3 拮抗香蕉叶鞘腐败病菌的红树内生细菌菌株筛选、鉴定

3.3.1 拮抗菌株的筛选

3.3.2 拮抗菌株Aec23的鉴定

3.3.3 Aec23菌株无菌上清液的活性检测

4 结论与讨论

4.1 主要研究结果

4.1.1 明确了香蕉叶鞘腐败病的病原菌

4.1.2 探索了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计数法测定红树内生细菌总量

4.1.3 调查了红树内生细菌总量及其可培养细菌数量

4.1.4 筛选了拮抗香蕉叶鞘腐败病的红树内生细菌

4.2 讨论

4.2.1 关于香蕉叶鞘腐败病菌的病原菌及其防治

4.2.2 关于红树林内生细菌的计数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4.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菌株XJ3的16S rDNA部分序列

附录一 :红树内生细菌Aec23的16S rDNA部分序列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对香蕉叶鞘腐败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对卤蕨、桐花树、老鼠筋、秋茄等红树植物的内生细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并且对拮抗香蕉叶鞘腐败病病原菌的红树内生细菌进行了筛选、鉴定。
   通过柯赫氏法则测定,证明了引起广东徐闻、遂溪等地的香蕉叶鞘腐败病的病原菌是一种细菌。经培养形状与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测定与同源性比较分析,将该病原菌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成团泛菌危害香蕉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
   通过用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技术法和平板涂布法对卤蕨、桐花树、老鼠筋、秋茄等红树植物的内生细菌总量与可培养细菌数量及其变化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同一红树植物的不同部位及不同红树的同一部位的内生细菌总量与可培养细菌数量均有所不同。
   从同一红树不同部位来看,卤蕨内生细菌总量平均为8.97×107cfu/g(FW),以叶部最高,可培养细菌数量平均为1.88×103cfu/g(FW),以根部最高;秋茄内生细菌总量平均为5.37×107cfu/g(FW),以茎部最高,可培养细菌数量平均为2.92×103cfu/g(FW),以叶部最高;老鼠筋内生细菌总量平均为8.52×107cfu/g(FW),以根部最高,可培养细菌数量平均为3.29x103cfu/g(FW),以根部最高;桐花树内生细菌总量平均为11.17×107cfu/g(FW),以叶部最高,可培养细菌数量平均为3.94×103cfu/g(FW),以根部最高。
   从不同红树同一部位来看,根部内生细菌总量平均为8.85×107cfu/g(FW),以老鼠筋最高,可培养细菌数量平均为3.7×103cfu/g(FW),以桐花树最高;茎部内生细菌总量平均为7.25×107cfu/g(FW),以桐花树最高,可培养细菌数量平均为2.58×103cfu/g(FW),以老鼠筋最高;叶部内生细菌总量平均为9.31×107cfu/g(FW),以桐花树最高,可培养细菌数量平均为2.75×103cfu/g(FW),以卤蕨最高。另外调查还发现,同一红树植物的不同部位及不同红树的同一部位的内生细菌总量与可培养数量均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且变化规律也有所不同。
   研究结果还表明,红树内生细菌可培养数量仅占其内生细菌总量的极小一部分,约为0.081‰-0.113‰;且不同红树植物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的可培养数量占其总量的比例各不相同:卤蕨根、茎、叶的比例分别为0.039‰、0.031‰、0.012‰;秋茄根、茎、叶的比例分别为0.073‰、0.174‰、0.133‰;老鼠筋根、茎、叶的比例分别为0.320‰、0.087‰、0.116‰;桐花树根茎叶的比例分别为0.235‰、0.104‰、0.039‰;由此可见红树内生细菌中仅有极少一部分被分离培养,红树体内尚有大量的内生细菌资源未被发现。
   通过用对峙生长法,从24株红树内生细菌中筛选到12株对香蕉叶鞘腐败病菌等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以来自桐花树的Aec23菌株的拮抗作用最强。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Aec23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