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华南地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截骨参数测量及其临床分析
【6h】

华南地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截骨参数测量及其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缩略词表

第1章华南地区成人股骨后髁角及髁扭转角的MR测量

第2章Whiteside's线在确定股骨远端旋转力线中的价值

第3章华南地区成人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的测量及其在TKA中的临床意义

第4章华南地区成人胫骨内侧平台与腓骨头高度差距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第5章华南地区成人髌骨的Wiberg's和Baumgartl's形态学分型的流行性病学研究

致谢

第一军医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现代膝关节置换术(Kneereplacement),尤其是以Insall全髁膝关节为代表的一系列膝关节假体设计与膝关节置换理论与技术,使人工膝关节置换外科在全世界得以推广,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现在,全膝关节成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已成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replacement,TKR)的同义词。 TKA中,人工假体组件和关节面位置的准确定位,对于手术成败具有最为重大的影响。因此,寻找可信赖的参考点,来决定术中的截骨参数,一直为膝关节置换外科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课题探讨了人工膝关节置换相关的华南地区人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髌骨关节面的部分解剖学问题, 第1章华南地区成人股骨后髁角及髁扭转角的MR测量 目的:通过MR测量华南地区成人股骨后髁角及髁扭转角,为华南地区TKA中股骨远端截骨及假体旋转定位提供解剖学参数。 方法:随机挑选100名出生及长期生活在华南地区的志愿者,共100侧骨性正常膝关节,男、女各50例,主效应(性别、侧别)采用2×2析因分析,单独效应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同性别的股骨后髁角与髁扭转角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并作出回归方程。P(≤)0.05为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结果:(1)男性股骨后髁角3.86°±0.28°(右侧3.83°±0.28°,左侧3.92°±0.28°),女性股骨后髁角3.19°±0.33°(右侧3.17°±0.34°,左侧3.20°±0.33°),男性大于女性(P<0.001),无侧别差异(男性P=0.335,女性P=0.266)。(2)男性股骨髁扭转角5.97°±0.43°(右侧5.91°±0.38°,左侧6.03°±0.47°),女性股骨髁扭转角5.03°±0.47°(右侧4.95°±0.56°,左侧5.10°±0.37°),男性大于女性(P<0.001),无侧别差异(男性P=0.231,女性P=0.719)。(3)股骨后髁角和髁扭转角存在相关性:男性R2=0.323,F=22.878,P<0.001;女性R2=0.206,F=12.435,P=0.001,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1)华南地区股骨后髁角及髁扭转角同性之间均无侧别差异,但均为男性大于女性,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截骨及安放股骨假体时应注意这种差别。(2)华南地区成人股骨后髁角和髁扭转角存在相关性。(3)MR是一种测量股骨后髁角及髁扭转角的较好方法,TKA术前最好通过MR测量个体的股骨后髁角及髁扭转角,确定股骨远端的旋转力线,以指导术中股骨截骨及假体定位。 第2章Whiteside's线在确定股骨远端旋转力线中的价值 目的:通过测量Whiteside's线的垂线与股骨后髁轴的夹角,探讨其在TKA中定位股骨远端旋转力线的价值。 方法:随机选择15侧正常的成人股骨标本,数码相机拍摄股骨远端轴位片,照片输入个人电脑,测量Whiteside's线的垂线与股骨后髁轴线的夹角(WPCA)及股骨外科上髁轴线与股骨后髁轴线的夹角(PCA),通过比较两角度的差异,探讨Whiteside's线是否为可靠的股骨旋转定位标志。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t=0.949,P=0.359),即可认为Whiteside's线的垂线与外科上髁轴平行。 结论:Whiteside's线是TKA中股骨远端可信赖的旋转力线参考标志之一。 第3章华南地区成人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目的:测量华南地区正常成人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为TKA中胫骨平台截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方法:设计华南地区组(病例组)和中国人组(标本组)两大组资料。病例组分为正常关节组和关节炎组。病例组主效应采用2×2析因分析,单独效应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线性回归分析髓内、髓外两种参照法的关系,做出回归方程;标本组主效应、单独效应及参照效应分析同病例组;病例正常关节组与标本组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X线测得值行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结果:(1)髓外参照测得的华南成人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14.00°±3.64°,正常组为14.06°±3.28°,关节炎组为15.27°±3.66°,两组无显著性差异(t=-1.223,P=0.225);髓内参照测得值为11.80°±3.02°,正常组为10.86°±2.55°,关节炎组为12.74°±3.2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t=-2.299,P=0.026);髓外参照与髓内参照在正常组和关节炎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正常组t=3.852,P<0.001,关节炎组t=2.598,P=0.012);正常组髓外参照与髓内参照存在强相关(R2=0.870,F=153.481,P<0.001),关节炎组髓外参照与髓内参照无明显相关(R2=0.017,F=0.394,P=0.536)。(2)标本组视觉法和X线法应用两种参照测量的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值均无显著性差异(髓外参照t=-0.958,P=0.344,髓内t=-0.674,P=0.504);髓外参照与髓内参照在视觉组和X线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视觉组t=3.126,P<0.001,X线组t=4.161,P<0.001);两种参照在视觉组和X线组均存在强相关(视觉组R2=0.721,F=46.554,P<0.001;X线组R2=0.709,F=43.772,P<0.001)。(3)标本组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的X线测得值:髓外参照13.91°±2.75°,髓内参照10.73°+2.02°。病例组与标本组的测得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髓外参照t=0.169,P=0.867;髓内参照t=0.187,P=0.852)。 结论:华南地区成人关节炎患者与正常成人膝关节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华南地区人与国人标本的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髓外参照测得的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大于髓内参照测得值。 第4章华南地区成人胫骨内侧平台与腓骨头高度差距的测量 目的:测量胫骨内侧平台最低点至腓骨头尖端高度的差距,为TKA胫骨假体设计及胫骨平台截骨提供参数。 方法:随机选取因下肢软组织损伤就诊的华南地区成人60侧骨性正常膝关节(正常组),其中男、女各30侧;另外随机选取长期生活在华南的因退行性骨性关节炎就诊的患者60侧膝(关节炎组),男、女各30侧。摄膝关节正位X线片,在X线片上测量胫骨内侧平台最低点与腓骨头尖端之间的高度差距。 结果:对照组胫骨内侧平台与腓骨头尖端的平均高度差距为:8.29±0.93mm,其中,男性为8.67±0.92mm,女性为7.90±0.79mm;关节炎组胫骨内侧平台与腓骨头尖端的平均高度差距为:7.40±0.94mm,其中,男性为8.05±0.82mm,女性为6.75±0.51mm。男、女性胫骨内侧平台与腓骨头尖端的平均高度差距有显著性差异,总均值(P<0.001)、正常组(P=0.001)、关节炎组(P<0.001);正常组和关节炎组胫骨内侧平台与腓骨头尖端的平均高度差距有显著性差异,总均值(P<0.001)、男性组(P=.008)、女性组(P<0.001)。 结论:对于大多数华南地区成人,合适的TKA胫骨假体厚度在6~9mm范围内,男性患者最好选择7~9mm厚度的胫骨假体,女性患者应选择6~8mm厚度的胫骨假体;TKA术前应该常规测量胫骨内侧平台至腓骨头高度之间的高度差距,术中行胫骨近端截骨时要防止误伤腓侧副韧带。 第5章华南地区成人髌骨Wiberg's和Baumgartl's形态学分型的流行性病学研究 目的:进行华南地区成人Wiberg's和Baumgartl's髌骨分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探讨髌骨形态在髌骨关节置换及髌股关节假体设计中的意义。 方法:随机抽取出生并且长期生活在华南地区的200例成人正常健康膝关节200侧,男、女性各100侧,进行髌骨轴位X线检查,在X线片上测量髌骨软骨面中央纵嵴在髌骨横轴上的相对位置,按Wiberg's和Baumgartl's的髌骨分型标准进行流行病学统计。 结果:Wiberg'sⅠ、Ⅱ、Ⅲ型髌骨在男性和女性的分布分别为8例、87例、5例和4例、91例、5例。男、女性均未出现其他形态髌骨。3种形态的髌骨(其他形态的髌骨为0)分布无性别差异(x2=1.449,v=2,P=0.491);3种形态的髌骨分布不均匀(x2=278.920,v=2,P<0.001),即按Wiberg's和Baumgartl's分型的髌骨在华南正常人群中的出现率为Ⅱ>Ⅰ>Ⅲ>其他型。 结论:正常华南地区成人髌骨以Wiberg'sⅡ型居多,约占总数的90%,比例比国外文献报道的要高,髌股关节置换术中及髌股关节假体设计时需考虑华南地区成人的髌骨形态特点,以获得最佳的髌骨轨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