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丹参复方传递体及普通脂质体的研究
【6h】

丹参复方传递体及普通脂质体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丹参脂溶性成分传递体及普通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比较分析

第二章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复方传递体和普通脂质体的初步探讨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综述柔性脂质体透皮研究新进展

附录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在读期间成果

致谢

第一军医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及统计学审稿证明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传递体(transfersomes,TF),又叫柔性纳米脂质体、变形脂质体。在脂质体膜材中加入胆酸钠或去氧胆酸盐,便赋予了该脂质体高度的变形性,TF能够自发的穿过皮肤屏障。传递体作为载体可以携带转运大、小分子量的药物进入人体。 经皮给药具有其他给药方式所不具有的优点,包括:可以避免肝脏首过效应,药物释放连续性,避免副作用,使患者易接受等特点。然而,皮肤的天然屏障作用限制了许多药物的透过性。近年来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用于经皮给药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引起关注,但是仍存有争议。许多相关报道引证了脂质体经皮转运作用的局限性,是由于其组成。 新型的具有高度变形性的类脂囊泡——传递体,据报道可以穿越完整的皮肤,传递体被确定是一种特殊的类脂囊泡微粒,内部包含水相隔室,外部包围着磷脂双分子层具有特殊的变形性。形态学上,传递体类似于脂质体和类脂囊泡,功能上传递体具有充分的变形性,可以通过比自身小数倍的孔径。他们处于一种亚稳定状态,这使得囊泡的膜表面具有流动易变性,因此而具有高度的变形性。双分子层膜显著的适应能力允许传递体囊泡调整自身以适应并穿过小孔。传递体的磷脂双分子层薄膜比一般的类脂囊泡和脂质体具有高数倍的弹性。在制备脂质体的类脂膜材中加入一种或几种表面活性剂,可以得到具有变形性的传递体。 研究目的: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有效部位主要为水溶性丹酚酸类和脂溶性丹参酮类。丹参酮类物质具有菲醌类的片状刚性结构,在水中几乎不溶,限制了生物利用度。探讨以丹参脂溶性成分为模板制备传递体的组成,考察表面活性剂胆酸钠的影响。观察丹参脂溶性成分传递体和普通脂质体的形态学、测量粒径分布、药物含量、包封率、以及变形性。研究不同组成的脂质体的电荷,以及在37℃和4℃下保存的稳定性。 方法: 薄膜分散法制备丹参复方传递体:精密称取适量磷脂,胆酸钠,丹酚酸,丹参脂溶性成分提取物溶解于氯仿:甲醇(1∶1v/v)的混合有机溶剂中,丹酚酸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低,混合溶液呈浅棕色混悬液,将混悬液转移至50ml圆底烧瓶中,置于旋转蒸发仪上,旋转蒸发仪连接循环水式真空泵,将烧瓶置于水浴中,水浴温度42℃,开启真空泵,开启冷凝管水龙头。注意维持负压在0.05MPa。丹酚酸与磷脂作用分散形成药物磷脂薄膜,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在室温下旋转30min(60r/min)水合后,在冰浴条件下,超声处理1min后(固有频率的40%,40W),经0.22um微孔滤膜过滤,所得棕红色丹参复方传递体混悬液于4℃冰箱保存。 使用动态光散射技术测量,比较分析不同方法制备的丹参复方传递体,以及逆向蒸发法制备的丹酚酸和丹参复方传递体的化学特性,极性,粒径,电荷及多分散度。吸取1ml制得的相应样品至测量杯中,所选激光光源波长为633.0nm,于常温下测试,经样品散射后的光在90°范围内变化不同角度来检测。光信号用256通道、高速数字相关器进行处理。 将少许丹参复方传递体混悬液稀释后取一滴置于有支持膜的铜网上,用1%磷钼酸进行负染,以滤纸吸收边缘液体,干燥后先用磷钼酸与样品按照1∶3(v/v)的比例混合后再滴涂,自然凉干,于透射电镜下观测并照相。 测量通过纳米孔径生物膜屏障的类脂混悬液流量,检测穿越屏障压力梯度的机能。实验方法:5ml受试混悬液在一定外压下,通过0.22um微孔滤膜的性能。更换不同孔径尺寸的微孔滤膜测量类脂囊泡通过性能。首先记录5ml纯水透过微孔滤膜所需时间,然后记录传递体混悬液5ml透过同一滤膜所需的时间计算相对透过速率P=Vtf/Vwater×100% 结果: 优化处方工艺制备得到的丹参脂溶性成分提取物传递体的粒径、分布测试结果分别给出体均粒径(VolumeMean)为101.2nm,数均粒径(NumberMean)为97.2nm,强度径(IntensityMean)为102.2nm,多分散度(Polydispersity)为0.19,数均粒径结果与透射电镜测得的平均粒径结果相一致。不含胆酸钠的丹参脂溶性成分提取物普通脂质体的体均粒径(VolumeMean)为112.6nm,数均粒径(NumberMean)为111.4nm,强度径(IntensityMean)为114.4nm,多分散度(Polydispersity)为0.24。制备得到有乳光、透光性、稳定性好的玫瑰红色传递体。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传递体呈球状,均匀分布在视野中,可见脂质体的双层磷脂膜。在同样条件下观察,丹参脂溶性成分传递体成大小不等的双同心球体,可见类脂双分子层膜,双层膜之间包裹丹参脂溶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质体中含药量,加样回收率99.6%,RSD为0.47%;精密度实验结果RSD为0.36%,稳定性实验结果RSD为0.99%。本实验建立的丹参脂溶性成分提取物传递体中药物含量测定方法可靠。稳定性考察表明丹参脂溶性成分传递体和普通脂质体在低温下保存3个月和6个月后包封率分别有所降低,传递体由62.3%降至50.3%、43.2%;普通脂质体由55.3%降至46.5%、38.5%。变形性实验结果表明:传递体具有比普通脂质体更好的变形性,可以推断类脂膜材中加入胆酸钠的传递体可以显著增溶疏水性丹参脂溶性成分,提高变形性。 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丹参脂溶性成分传递体和普通脂质体,其粒径在100nm左右,粒径分布均匀;建立了丹参脂溶性成分传递体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回收率与精密度实验表明此方法可靠,简便,准确,易行;通过正交设计法,得出了制备丹参脂溶性成分提取物传递体的最佳工艺:磷脂与胆酸钠重量比(4∶1)、磷脂与丹参脂溶性成分提取物重量比(20∶1)、蒸发温度(42℃)、超声时间(1min);含有胆酸钠的柔性脂质体比普通刚性脂质体具有充分的变形性,类脂材料中加入胆酸钠可以显著增强磷脂双分子层的弹性,为我们的假设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