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灌溉水中苯类物质对农作物毒性效应及污染行为研究
【6h】

灌溉水中苯类物质对农作物毒性效应及污染行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灌溉水中苯类物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2.1材料与方法

2.1.1供试材料

2.1.2试验设计

2.1.3测试指标与方法

2.1.4数据处理

2.2结果与讨论

2.2.1甲苯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的影响

2.2.2二甲苯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的影响

2.2.3异丙苯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的影响

2.2.4硝基苯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的影响

2.2.5氯苯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的影响

第三章灌溉水中苯类物质对小麦幼苗期生理生化水平的影响

3.1材料与方法

3.1.1供试材料

3.1.2试验设计

3.1.3测试指标与方法

3.1.4数据处理

3.2结果与讨论

3.2.1苯类物质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3.2.2苯类物质对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3苯类物质对小麦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2.4苯类物质对小麦幼苗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3.2.5苯类物质对小麦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第四章灌溉水中苯类物质对油菜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4.1材料与方法

4.1.1供试材料

4.1.2试验设计

4.1.3测试指标与方法

4.1.4数据处理

4.2结果与讨论

4.2.1灌溉水中苯类物质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4.2.2灌溉水中苯类物质对油菜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4.2.3灌溉水中苯类物质对油菜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2.4灌溉水中苯类物质对油菜糖酸比的影响

4.2.5油菜和土壤中苯类物质残留检测

第五章灌溉水中苯类物质对小麦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5.1材料与方法

5.1.1供试材料

5.1.2试验设计

5.1.3测试指标与方法

5.1.4数据处理

5.2结果与讨论

5.2.1灌溉水中苯类物质对小麦生长性状的影响

5.2.2灌溉水中苯类物质对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5.2.3灌溉水中苯类物质对小麦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5.2.4灌溉水中苯类物质对小麦淀粉含量的影响

5.2.5灌溉水中苯类物质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5.2.6小麦和土壤中苯类物质的残留检测

第六章灌溉水中苯类物质对地下水的影响

6.1材料与方法

6.1.1供试材料

6.1.2试验设计

6.1.3测试指标与方法

6.1.4数据处理

6.2结果与讨论

第七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及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与浪费,使废水排放量逐年增长,导致可利用的水资源短缺,从而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文正是基于当前利用污水灌溉农田的背景,以及浠溉水中含有多种多样的有毒有机污染物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前提,利用水培试验、盆栽试验、小区试验和土柱淋溶试验研究灌溉水中苯类物质(甲苯、二甲苯、异丙苯、硝基苯和氯苯)对农作物毒性效应及污染行为.探讨了灌溉水中不同浓度的苯类物质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油菜产量和营养品质(维生素C、氨基酸和糖酸比)、小麦产量和营养品质(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苯类物质对农作物的生物学毒性同浓度有关,不同的苯类物质对农作物的毒害阈值不同;农作物和土壤中均未有苯类物质残留.同时研究了一定浓度(5mg/L)的苯类物质对地下水的影响,发现该浓度的苯类物质对地下水未造成污染威胁.该文在国内外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有毒有机苯类污染物对农作物的毒性效应和污染行为,为制定苯类物质的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合理利用污水灌溉农田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为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保障.研究方法上突破了传统的生物学毒性(根伸长试验,种子发芽试验和早期植物幼苗生长试验),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也作为苯类物质毒性试验的指标,从而更科学的评价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和污染行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