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葡萄糖氧化酶基因转化小麦的研究
【6h】

葡萄糖氧化酶基因转化小麦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2植物抗细菌和真菌病害基因工程研究概况

1.2.1国外抗细菌、真菌病害基因工程进展

1.2.2国内抗细菌、真菌病害基因工程回顾

1.2.3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3葡萄糖氧化酶基因的抗病机制及其转化植物的研究进展

1.3.1植物自身的抗病机制

1.3.2活性氧的抗菌机制

1.3.3葡萄糖氧化酶基因转化植物的研究

1.4小麦遗传转化

1.4.1小麦遗传转化研究现状

1.4.2小麦基因工的基本步骤

1.4.3小麦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

1.4.4影响小麦遗传转化的因素

1.4.5通过改进小麦转化体系避免外源基因沉默

1.5转基因安全性问题

1.6本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实验材料和方法

2.1实验材料

2.1.1小麦受体基因型筛选

2.1.2小麦转化材料及分子检测所用试剂

2.2实验方法

2.2.1小麦受体基因型筛选

2.2.2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DNA

2.2.3酶切反应

2.2.4 DNA片段的回收与纯化

2.2.5连接反应

2.2.6 CaCl2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2.2.7重组质粒向大肠杆菌的转化

2.2.8重组质粒的筛选与鉴定

2.2.9基因枪法转化小麦的操作

2.2.10小麦总DNA的提取

2.2.11PCR检测

2.2.12 Southern blotting分析

2.2.13淀粉-碘化钾染色

2.2.14白粉病抗性鉴定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3.1优良小麦受体基因型筛选

3.2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和改造

3.3再生植株获得

3.4 T0代转GO基因植株的检测

3.5 T1代植株GO基因的检测

3.5.1 T1代植株PCR检测

3.5.2 T1代植株Southern blotting分析

3.6 T2代植株GO基因的检测

3.6.1 T2代植株PCR检测

3.6.2 T2代植株GO基因表达活性鉴定

3.6.3 T2代植株白粉病抗性鉴定

3.7T3代植株GO基因表达活性鉴定

3.8转基因植株中bar基因的检测

3.8.1.再生植株叶片涂抹除草剂鉴定

3.8.2.T1代植株bar基因的PCR检测

第四章讨论与结论

4.1讨论

4.1.1适宜的受体基因型的重要性

4.1.2转基因的遗传分离特性

4.1.3 T2代转基因植株对白粉病的抗性分析

4.1.4采用共转化法解决转基因小麦带来的环境安全性问题

4.1.5转基因小麦产业化的可行性

4.2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小麦是中国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商业用地的增加和沙漠化的加重,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小麦种植面积也随之减少,不仅如此,小麦还因病害每年减产十分严重.因此,提高小麦产量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而增强小麦抗病性是提高单产从而提高总产量的主要方法.

著录项

  • 作者

    康乐;

  •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 授予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 学科 作物遗传育种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叶兴国,徐惠君;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12.101;
  •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基因转化; 小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