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农业公共科研体系专利问题研究
【6h】

中国农业公共科研体系专利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英文缩略表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研究对象

1.4相关概念的界定

1.5技术路线

1.6研究方法

1.7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公共研究机构专利热点问题

2.1国际方面的变化与热点问题

2.1.1保护公共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的利弊分析

2.1.2公共研究机构知识产权所有权归属

2.1.3知识产权促进法律的效果分析

2.1.4公共科研机构专利技术转让

2.1.5与私营部门合作

2.1.6研究人员专利行为

2.2国内讨论的重点

2.3小结

第三章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理论和政策体系

3.1知识产权保护的法理基础

3.2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3.2.1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的促进功能

3.2.2知识产权制度对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让的保障功能

3.3我国公共研究机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体系

3.3.1国内立法体系

3.3.2国际条约和双边协议

3.3.3我国主要公共科研机构内部规定

3.3.4国内主要科研项目资金相关规定

3.4 小结

第四章我国农业公共科研机构专利保护现状分析

4.1农业科研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途径、内容和环节

4.2农业科研机构专利保护现状分析

4.2.1申请总量

4.2.2地域性申请情况

4.2.3专利授权率

4.2.4发明人申请专利的频次

4.2.5联合申请和职务发明权归属

4.2.6主要专利申请领域分析

4.2.7有效专利存活期

4.3小结

第五章农业科研人员的专利行为研究

5.1模型及变量定义

5.1.1模型选择

5.1.2变量定义

5.1.3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5.2计量结果及解释

5.3被调查人员知识产权意识等情况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农业专利技术转让模式及技术进出口专利问题研究

6.1农业专利技术的国内转让

6.1.1专利技术许可模式

6.1.2公私合作办企

6.1.3自行投产模式

6.1.4产研联合网络

6.2对外农业技术合作和转移

6.2.1技术出口案例

6.2.2技术引进案例

6.3美国农业科研体系的专利技术转让实践

6.4 小结

第七章结论和政策建议

7.1结论

7.2政策建议

7.2.1国家层面

7.2.2农业科研机构层面

7.2.3公益性农业研究

7.2.4商业性农业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我国农业科研体系的效率和产出对于农业产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在对农业科研体系改革的评估过程中,知识产权制度的缺失已经引起相当的关注,通常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科技体系的科技创新、产业开发和国际合作工作的开展。本文旨在结合农业科研工作特点和我国科研体系现状,对我国农业科研体系的专利问题进行分析并与国际上有关研究机构的情况进行对比,以期评估上述影响并提出适合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补充和实践指导意义。 本文从经济学视角来研究农业科研领域的专利保护,采用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问卷调查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相关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按照“背景描述--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对比分析--政策建议”的行文思路进行。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国际公共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热点问题及主要做法进行归纳; 第二部分利用民法、微观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分析专利保护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并对我国公共科研机构的政策体系进行总结; 第三部分统计、分析了我国主要农业科技体系中专利申请和保护的状况等; 第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并应用Logistic模型对科研人员的专利行为选择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 第五部分通过案例和对比分析当前农业科研领域专利作用方式和转让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结论表明, 第一,到目前为止,国际农业公共科研机构知识产权保护属于弱保护,通常开展保护的主要目的是在维护公共科研机构宗旨的基础上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技术传播,通过保护专利吸引私营部门进入科技创新领域,获得专利费不是主要目标,也不易达到: 第二,我国农业科研体系的特点,即科研主体单一、农业企业发展缓慢尚不能担负科研创新重任等,要求我国农业公共部门从战略上应该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公益性研究与商业性研究分化,催生科技型农业企业,最大限度地促进不同类型的研究成果得以实际运用; 第三,农业科研人员具有较强的保密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近年来积极付诸行动,专利申请大幅增加,但是囿于研究内容、个人经验等,申请数量偏少,成功率、维持率、转让率较低。主要领域集中在生物技术、动物疫苗、肥料和农药等; 第四,农业科研人员申请专利保护主要受责任心驱动,以获得专业认可为主,对专利获利期望不大。影响科研人员申请专利的主要因素是其与国际上的接触程度、年龄、专业能力以及国际合作伙伴的要求; 第五,尽管农业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少,但有案例说明专利对技术的转让有促进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上述研究结论具有很好的政策意义: 第一,我国农业科研体系应从战略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从战术上借鉴国外公共科研机构与私营部门的管理经验;加强体系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实施力度,以促进创新和知识传播及应用为目标,分三个层次和两大领域来制定全面的农业科研体系知识产权战略,即行业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包括大学)和个人层次;公益性研究及商业性研究两大领域,根据不同层次和领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第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知识普及,使科研人员具备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技能。促进农业科研领域的国际合作,与有关国家政府谈判知识产权问题时建议对方加大人员交往力度而不是限制和减少来往。促进科研人员与私营部门的接触,提高科研人员理性认识并增强对研究内容商业价值判断; 第三,创建农业科研体系的知识产权联盟,为科研人员提供值得信赖的专业的知识产权转让服务,从根本上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科技创新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