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洋淀水域环境质量演变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
【6h】

白洋淀水域环境质量演变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2.3白洋淀水污染防治的历史回顾

1.3研究内容

第二章白洋淀的水域环境现状

2.1白洋淀的地理位置

2.2白洋淀的气候及水文状况

第三章白洋淀水域环境质量的评价研究

3.1监测布点依据、监测技术要求及质量保证措施

3.1.1监测布点依据

3.1.2监测技术要求

3.1.3质量保证措施

3.2白洋淀各监测点位功能区类别划分

3.3评价方法及趋势分析方法

3.3.1评价方法

3.3.2污染趋势分析方法

3.4白洋淀水域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3.5水域环境主要污染物的综合评价

第四章白洋淀水域环境质量演变

4.1白洋淀水位历年变化趋势

4.2白洋淀各点位主要污染物的监测结果

4.3白洋淀主要污染物十年平均浓度变化趋势

4.4白洋淀水位与主要污染物的综合污染指数变化趋势

第五章白洋淀水域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白洋淀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5.1.1白洋淀流域水资源严重匮乏,生态系统脆弱

5.1.2流域内上游水库蓄水不足,补充水源无法保证

5.1.3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5.1.4部分工业企业偷排超排,加重下游污染

5.1.5淀区的居民生活、旅游和高密度养殖,也对白洋淀水体造成一定污染

5.2白洋淀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5.2.1入淀污染负荷大

5.2.2无法保证有长期充足的水量

5.2.3淀区水质受到污染

5.2.4淀区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系统脆弱

5.2.5上游山区水土流失严重,淀区淤积湖盆变浅

第六章白洋淀水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

6.1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消除上游生活污染对白洋淀的影响

6.2加强对上游排河企业的监管,坚决杜绝超标排污行为

6.3严格新建项目管理,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6.4加强白洋淀自然保护区建设

6.5全面加强白洋淀上游地区生态建设

第七章结论

附 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 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对白洋淀水域环境多年主要污染物监测数据汇总、分析,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在认真分析白洋淀水域环境质量演变结果基础上,针对白洋淀水域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剖分析,以探讨白洋淀水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对策。
   白洋淀是我国华北地区唯一的天然湖泊,做为草型湖泊的典型代表,虽然地处河北省,但紧临京、津,地理位置重要而敏感。白洋淀水域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保定市、河北省以及北京地区的生态安全,更成为了全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晴雨表,是全世界关注中国环境问题的焦点之一。研究白洋淀水域环境质量演变,将对综合整治白洋淀流域污染问题提供科学的依据。
   对白洋淀的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持续工作,促使入淀河流及淀区水质在淀区常年蓄水量严重不足、濒临干淀的情况下基本保持稳定。白洋淀污染治理成果目前是阶段性的,整个白洋淀生态系统仍然十分脆弱。
   一、对白洋淀水域环境进行布点监测,明确各点位超标污染物、超标率、污染分担率,确定水质类别。在白洋淀淀区内设立9个监测点位,从主要污染物分担率看,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利总磷超标严重,白洋淀以有机污染为主。
   二、对白洋淀水域环境十年变化监测数据进行汇总,按照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分析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等主要污染物指标,随着淀区内水位的下降而呈上升变化趋势。
   白洋淀水质与淀内水位高低有明显关系。2001年至2005年多次干淀,先后10余次从上游及跨流域水库对白洋淀进行补水,补水量由2000立方米至1.5亿立方米不等,有水库清洁水进行补给的情况下水质比较好,但由于蒸发和渗漏较快,较高水位维持不了多久。水位下降后,水质会明显恶化。
   三、经过数据分析,得出白洋淀水环境质量存在下几点问题,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1、白洋淀流域水资源严重匮乏,生态系统脆弱流域;2、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3、上游水库蓄水不足,补充水源无法保证;4、部分工业企业偷排超排,加重下游污染;5、淀区的居民生活、旅游和高密度养殖,对白洋淀水体造成不同程度污染;针对以上问题,从补水、控污、消污、截污等方面入手,在调集各方力量进行补水的同时,加大白洋淀水质保护力度。
   综上所述,困扰白洋淀水域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是水量问题,其次是污染问题。解决白洋淀水域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保证白洋淀长期充足的水量,从目前华北地区连年干旱的实际情况看,从本流域调水还无法满足白洋淀地区长期用水需要,最根本的措施还要依靠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水量调节重点向白洋淀地区倾斜,将白洋淀做为华北地区重要的水量调节工程,白洋淀的水域环境将得到根本改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