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闽北无公害葡萄发展对策研究
【6h】

闽北无公害葡萄发展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硕士专业学痊论文答辩委员名单表

第一章 引言

1.1 概述

1.2 世界葡萄与我国葡萄发展情况

1.2.1 世界葡萄发展情况

1.2.2 我国葡萄发展情况

1.3 福建葡萄与闽北葡萄发展状况

1.3.1 福建葡萄发展状况

1.3.2 闽北葡萄发展概况

1.4 国内外无公害葡萄发展研究概况

1.4.1 国外无公害葡萄发展研究概况

1.4.2 国内无公害葡萄发展研究概况

1.5 闽北葡萄无公害生产的意义

1.5.1 无公害背景

1.5.2 葡萄无公害生产的概念

1.5.3 闽北葡萄无公害生产的意义

1.6 研究方案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1.6.3 研究方法

1.6.4 技术线路

第二章 无公害农产品与无公害葡萄认证办法

2.1 无公害农产品

2.1.1 无公害农产品概念

2.1.2 无公害农产品特征

2.1.3 无公害农产品与一般农产品区别

2.2 无公害葡萄的认证办法

第三章 闽北无公害葡萄发展的有利因子分析

3.1 闽北发展无公害葡萄的生态优势

3.1.1 温度

3.1.2 水分

3.1.3 光照

3.1.4 土壤

3.2 闽北发展无公害葡萄的基础优势

3.2.1 种植面积与品种分布

3.2.2 葡萄产量与品质

3.2.3 种植效益与市场

3.3 闽北发展无公害葡萄的人力资源优势

3.3.1 闽北无公害葡萄生产用工情况

3.3.2 闽北无公害葡萄生产人力资源优势

3.3.3 葡萄发展的潜力与比较优势

3.4 闽北发展无公害葡萄的品牌建设优势

3.4.1 专家指导品牌创建

3.4.2 协会推动品牌创建

第四章 闽北无公害葡萄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4.1 种植者因素

4.2 市场因素

4.3 葡萄品种因素

4.4 葡萄病虫害因素

第五章 闽北无公害葡萄的四种发展模式

5.1 考亭无公害葡萄城郊型发展模式

5.1.1 考亭村基本情况

5.1.2 考亭村葡萄发展情况

5.1.3 考亭村葡萄发展思考

5.2 水南村无公害葡萄品牌建设型发展模式

5.2.1 水南村基本情况

5.2.2 水南村葡萄发展情况

5.2.3 水南村葡萄发展思考

5.3 仁山无公害葡萄协会推动型发展模式

5.3.1 仁山村基本情况

5.3.2 仁山村葡萄发展情况

5.3.3 仁山村葡萄发展思考

5.4 马坑无公害葡萄自主型发展模式

5.1.1 马坑村基本情况

5.1.2 马坑村葡萄发展情况

5.1.3 马坑村葡萄发展思考

第六章 闽北无公害葡萄发展对策

6.1 实施葡萄避雨栽培,发展闽北无公害葡萄产业

6.1.1 闽北推广避雨栽培现状

6.1.2 闽北避雨栽培葡萄主要措施

6.2 实施无公害葡萄立体栽培,促进资源循环再利用

6.2.1 闽北葡萄立体栽培现状

6.2.2 闽北葡萄立体栽培主要模式以及经济效益

6.2.3 葡萄园立体栽培模式的效益分析

6.2.4 葡萄园立体栽培注意事项

6.3 推广葡萄园生草栽培,保持生态可持续利用

6.3.1 葡萄园生草栽培意义

6.3.2 葡萄园生草栽培方法

6.3.3 葡萄园生草栽培问题探讨

6.4 运用果袋套用技术,促进葡萄无公害生产

6.4.1 葡萄果实套袋栽培意义

6.4.2 葡萄套袋时间及方法

6.4.3 葡萄套袋注意事项

6.5 发挥葡萄协会作用,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6.5.1 闽北葡萄协会发展状况

6.5.2 闽北建设葡萄协会意义

6.5.3 闽北建设葡萄协会思考

第七章 结论

7.1 闽北无公害葡萄发展趋势

7.2 闽北无公害葡萄发展制约因素

7.3 闽北无公害葡萄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葡萄是世界“四大果树”之一。葡萄产业在闽北地区,在80年代前被划定为种植推广的禁区,大规模种植是零的面积。90年代初期开始成片种植。近几年闽北葡萄产业发展较快,已成为福建省葡萄主产区之一。
   葡萄无公害生产是指对产地环境进行严格的选择、认定和保护,生产过程中按照规范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栽培管理;无公害葡萄就是在法定标准下生产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丰富的食用葡萄产品;葡萄无公害生产可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果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葡萄产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对闽北葡萄种植业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并对闽北葡萄无公害生产有利因子如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生态因素和发展现状、人力资源优势、品牌建设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充分说明闽北具备发展葡萄无公害生产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无公害葡萄的良好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如葡萄种植者因素、葡萄品种因素、葡萄病虫害因素和市场因素等,还分析了闽北葡萄无公害生产城郊型、协会推动型、品牌建设型和自主发展型四种模式情况,并针对上述制约因素,根据目前葡萄种植业生产实际,提出如下闽北无公害葡萄发展对策:
   1、加强无公害葡萄病虫害的科学防治。为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葡萄病虫害,使葡萄果品达到无公害食品的要求,对葡萄病虫害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种条消毒和种植无病毒苗木为起点,以农业防治和植物检疫为基础,结合生物防治,科学地使用化学农药。要禁止使用滴滴涕、水胺硫磷、二苯醚类除草剂等高残留、剧毒农药。对葡萄黑痘病、白腐病、霜霉病等病害,应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使用福星、百可得、速克灵、大生M-45、甲基托布津、疫霜灵可湿性粉剂等农药;对葡萄透翅蛾、红蜘蛛、斑叶蝉等虫害,可使用敌敌畏乳油、哒螨灵乳油、杀螟松等农药。对受到低温冻害,视葡萄园受害轻重,受害轻的葡萄园,可在葡萄全株喷一次0.15-0.2%尿素,对于花序已伸展的植株加喷0.05-0.1%的硼;受害重的葡萄园,可整树喷50%矮壮素500倍,以保证当年产量和葡萄树势恢复。
   2、积极调整葡萄品种搭配和葡萄生产布局。增加京亚、维多利亚、金星无核等早熟品种种植面积,调节巨峰、高妻、黑玫瑰等中熟品种种植面积,适当种植晚熟品种红地球、信农乐等,以提早葡萄上市时间,延长葡萄供应时间;在稳定利提高闽北葡萄主产区建阳、建瓯、顺昌和武夷山等县(市)葡萄种植面积基础上,积极推动邵武、浦城、松溪、政和、光泽等县(市)种植葡萄,使闽北葡萄布局科学、面积和产量增加、品质优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闽北作为福建葡萄主产区位置。
   3、着眼于生产安全、优质葡萄果品,要在抓好无公害葡萄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推行闽北无公害葡萄城郊型、品牌建设型和协会推动型发展模式,大力推广葡萄设施栽培、立体栽培、生草栽培、健生栽培、山地栽培、标准化栽培和果袋套用技术,增加无公害葡萄果品总量,丰富农产品种类和市场供应,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保护生态可持续利用,促进闽北无公害葡萄可持续发展。
   4、延伸闽北葡萄产业链,发展葡萄加工和葡萄园旅游休闲光观。通过生产加工葡萄酒、葡萄汁、葡萄酱,把葡萄小果、散果加以利用,增加葡萄种植效益;依托建阳考亭朱子文化、武夷旅游名胜资源,使建阳考亭葡萄园、武夷山下梅葡萄园和溪州葡萄园、邵武前田葡萄园的旅游休闲光观功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做大做强闽北葡萄产业。
   5、健全和完善发展闽北无公害葡萄服务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力量,通过农业行政主管职能部门,调整闽北传统上以柑桔为主的果业结构,搞好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引导农民大力种植价格好、效益高的葡萄种植业;加强葡萄生产技术指导和技术员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扶持葡萄生产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发挥葡萄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作用,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新材料、新农机具的“五新”推广和统一购买农药化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晶牌销售的“五统一”活动:积极探索葡萄种植良种补贴、葡萄种植灾害保险和户户联保小额贷款,增强葡萄种植户抗御灾害和自主发展能力,实现果农稳产增收。
   6、积极开展闽北无公害葡萄品牌建设和葡萄无公害产品认证,以由福建省检疫检验局确认的、于2008年创建的全省第一家葡萄输港基地一仁山葡萄生产基地为龙头,以“仁山牌”葡萄、“楠木林牌”葡萄、“露绿牌”葡萄、“银增牌”葡萄等葡萄品牌为基础,建设闽北无公害葡萄品牌群。
   7、充分运用农科教机制,通过农业院校、科研推广和葡萄协会的不同渠道,积极开展葡萄种植实用技术培训和科学文化教育,不断提高葡萄果农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增加葡萄果农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8、建立市场信息网络,积极推行“订单”生产;立足闽北、面向闽三角、拓展沪粤港,扩大销售半径;实行产品分级包装,提高商品价值,实现果农增收增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