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社区信息化管理研究
【6h】

农村社区信息化管理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举措。社区信息化作为社会信息化的工作的重点,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虽然我国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使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迅速提升,但是,应当承认,社区信息化服务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农村社区信息化管理与城市社区还有很大差距。长期以来,农村社区建设和发展落后于城市,在占我国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村社区进行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统筹城乡二元结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现实需要。
   本文在借鉴国外先进社区信息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社区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将农村社区信息化管理划分为三种类型:城郊村社区类型、重点村镇社区类型、传统村落社区类型。选择全国33个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地区进行调研,以社区居民为对象,分析了农村社区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以消费者满意度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农村社区信息管理满意度评测模型;用因子分析法对三种不同农村社区信息化管理类型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总体上我国农村社区信息化基础还比较薄弱,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居民参与度不高,社区信息化机制还不健全,社区信息化实践还不能满足居民信息化服务的需求。
   2.社区居民的满意度主要受服务项目、社区服务效率、社区志愿者、社区培训、社区服务中心利用率和居民信息化水平的影响。服务项目的影响系数为0.305.社区服务效率的影响系数为0.207;社区志愿者的影响系数为0.123;社区培训的影响系数为0.054;社区服务中心利用率影响系数为0.061;居民信息化水平影响系数为-0.034。
   3.对城郊村社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社区居民参与度,其次是信息化服务,第三是信息化基础;重点村镇社区的影响因素依次为信息化机制、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基础;传统村落社区的影响因素是依次是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应用、信息化基础。
   4.农村社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选择需遵循统一平台,资源整合、集中共享、安全便捷的原则,满足居民信息化管理需求,使农村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整合现有各类业务平台,对各种成熟的信息终端进行业务集成,使居民享受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以最大限度地解决信息传递的瓶颈问题。
   5.农村社区信息化管理的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农村社区信息化基础建设;二是完善信息化服务机制;三是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因地制宜开展社区信息化管理;五是构建以居民为中心的社区信息化管理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