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西木薯生产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h】

广西木薯生产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农业生产布局变化研究方法

1.2.2 农业生产布局演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1.2.3 空间分析方法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1.2.4 文献综述小结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1.4.1 研究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5 数据资料与来源

第二章 国内外产销格局变化对广西木薯生产影响分析

2.1 全球木薯供需格局变化趋势

2.1.1 东南亚木薯生产地位上升

2.1.2 全球木薯供需量进一步增长

2.1.3 木薯贸易呈现全球化趋势明显

2.2 中国木薯产业发展分析

2.2.1 中国木薯产量增长空间有限

2.2.2 中国木薯贸易由净出口向净进口转变

2.2.3 中国成为木薯消费大国,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2.3 我国木薯生产在广西集聚程度加深

2.3.1 广西木薯生产在全国占份额不断增长

2.3.2 广西木薯生产受进出口冲击不断加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西木薯生产时序变化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

3.2 广西自治区木薯生产时序变化

3.2.1 广西木薯面积变化特征

3.2.2 广西木薯产量变化特征

3.3 广西分县木薯产量时序变化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西木薯生产空间布局演变特征

4.1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简介

4.1.1 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

4.1.2 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

4.2 空间权重的构建

4.2.1 空间权重矩阵

4.2.2 构建规则

4.3 木薯生产空间分布变化

4.4 广西木薯生产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4.4.1 不同权重矩阵下的全局自相关分析

4.4.2 不同时间纬度上的全局自相关分析

4.5 广西木薯生产局部自相关分析

4.5.1 Moran散点图

4.5.2 LISA集聚图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西木薯生产时空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5.1 广西木薯时序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5.1.1 时序变化影响因素理论假设

5.1.2 计量模型选择

5.1.3 VAR模型论证过程

5.1.4 VAR模型分析结论

5.2 广西木薯生产空间演变影响因素分析

5.2.1 空间影响因素选择

5.2.2 GWR模型介绍及数据说明

5.2.3 GWR模型参数估计

5.2.4 GWR的残差自相关检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6.2.1 创新点

6.2.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木薯作为粮食作物的后备军、淀粉工业的主力、新能源的潜在能源和饲料产业的清洁原料,在食品和加工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西是我国木薯生产的主产区,合理优化广西木薯生产空间布局,有助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中国木薯的市场竞争力,对于缓解中国木薯需求增长和进口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探索了广西1985-2015年31年间木薯生产变化过程;借助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方法对广西88个区县200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的空间分布和集聚态势演变进行了分析;引入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分析了广西木薯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
  (1)广西木薯生产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产量变动在区域间存在差异,南北分异明显。1985-2015年广西木薯产量整体波动上升;2013年县域尺度上的研究表明已形成了“龙州-富川”分异线。分异线的北部生产能力较弱;分异线的南部地区生产力较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集中分布,即,木薯种植向武隆邕地区(武鸣区、隆安县、邕宁区)、钦合地区(钦州市、合浦县)、桂平地区(桂平市、平南县)集中。
  (2)广西木薯生产呈现“南高北低”的地理空间集聚现象,且集聚程度在减弱。LL集聚区范围向北部的桂林市、柳州市集中,HH集聚区范围缩小并向中南部集中;2013年木薯生产全局自相关指数由2000年的0.30下降至0.22,区域间的空间作用力变弱。
  (3)非农就业机会和贸易因素对木薯产量变化影响作用最为显著。木薯受灾面积、木薯干进口量、木薯淀粉产量、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乡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重、木薯单产、政策与木薯产量有长期均衡关系。长期内,乡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重、木薯干进口量对木薯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和持久,非农就业机会呈正向冲击,木薯干进口量是负向冲击;短期内,木薯受灾面积、木薯淀粉产量、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单产和政策均对木薯产量有影响,但影响力较弱。
  (4)木薯生产空间影响因素作用强度和方向在区域间表现各异。①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在东北部对木薯产量产生负向作用,而在西南部与产量正相关;②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对木薯生产的影响负相关区域主要出现在百色市南部和崇左市北部区县(尤其是天等县、大新县、隆安县),正相关最显著的区域是兴宾区和武宣县;③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作用与地区木薯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关。在木薯种植农户小且分散、并有龙头企业带动的地区,劳动力转移的提高可以促进木薯生产发展。④技术进步是激发地区木薯生产潜力的有效方式。木薯单产对木薯产量的影响在区域内均呈现正向影响,即单产的增加能提高木薯产量。

著录项

  • 作者

    栗欣如;

  •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

  • 授予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
  • 学科 农村与区域发展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尤飞;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种植业;
  • 关键词

    木薯产业; 时空演变; 地理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