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畦灌不同施肥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田间水氮时空分布的影响
【6h】

畦灌不同施肥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田间水氮时空分布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畦灌研究进展

1.2.2 灌溉施肥技术研究进展

1.2.3 土壤水氮分布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3.4 可行性分析

第二章 试验研究方案与试验装置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方案

2.2.1 田间试验设计

2.2.2 灌溉施肥装置

2.3 试验观测与测试方法

2.3.1 土壤含水率测定

2.3.2 土壤硝态氮测定

2.4 土壤水氮空间分布状况评价指标

2.4.1 空间分布差异性评价

2.4.2 水氮存储效率与均匀性评价

第三章 畦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特征

3.1 夏玉米灌水试验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情况研究

3.1.1 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状况及变异性

3.1.2 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状况随时间变化趋势

3.2 冬小麦灌水试验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情况研究

3.2.1 土壤水分在各个土层空间分布状况及变异性

3.2.2 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状况随时间变化趋势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畦灌施肥条件下土壤硝态氮分布特征

4.1 夏玉米灌水施肥试验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情况研究

4.1.1 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状况及变异性

4.1.2 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状况随时间变化趋势

4.2 冬小麦灌水施肥试验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情况研究

4.2.1 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状况及变异性

4.2.2 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状况随时间变化趋势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畦灌施肥条件下灌水施肥效果评价

5.1.2 冬小麦畦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状况效果评价

5.2 畦灌条件下施肥效果评价

5.2.1 夏玉米畦灌条件下土壤硝态氮分布状况效果评价

5.2.2 冬小麦畦灌条件下土壤硝态氮分布状况效果评价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2 主要结论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水肥一体化被誉为现代农业的“一号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微灌和喷灌。而在我国目前地面灌仍占绝对主导地位,突破地面灌条件下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畦灌条件下灌水技术参数和施肥方式对田间水氮时空分布的影响,探寻能够提高田间水氮利用率的适宜灌水施肥技术参数,为畦灌灌水技术方案优化,以及畦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与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在不同畦灌施肥方式、不同施肥时机和不同入畦流量下作物有效根系层土壤平均含水率沿畦长方向的空间变异性和空间分布均匀性没有显著性差异,对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的影响则较为明显。
  2.在相同的入畦流量下,液施各个处理下土壤硝态氮的空间分布变异程度小于传统施肥(撒施),且液施各个处理下土壤硝态氮沿畦长方向的分布均匀性也优于传统施肥。
  3.灌水后2d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小于硝态氮,适当增大入畦流量有助于改善沿畦长方向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均匀性。
  4.灌水后2d不同处理间作物有效根系层土壤硝态氮和土壤水分的存储效率(土壤有效根系层土壤硝态氮或土壤水分占0~100 cm土层中硝态氮或水分的比重)变化都不明显。
  5.灌溉结束后10d内,冬小麦有效根系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变异性呈减小趋势,最后趋于稳定;土壤硝态氮的空间分布变异性变化规律则不明显。
  6.本试验条件下,基于单宽入畦流量4 L/(s·m)、灌溉至畦长33%处时均匀施肥的畦灌施肥模式,水氮空间分布均匀性相对较好,能够形成有助于作物吸收的土壤水氮空间分布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